中装建设方面表示,此次与中铝开投的战略合作,就是通过公司的区块链平台帮助中铝开投实现铝材的标准化,以及解决铝材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每经记者 刘玲 每经编辑 张海妮
6月1日,深圳,中装建设与中铝开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铝,作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业发展的重要金属。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铝工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随着投资过度,电解铝产能急剧膨胀,铝行业多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铝行业公司开始寻找铝的新应用范围,并且不断改善铝及其合金材料的性能,以让铝能够适用于更多产业,而全屋定制铝家具和装配式铝制新材料,则成为近年来行业关注的方向。
6月1日,中装建设与中铝创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开投)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主要围绕装配式铝制新材料及全屋定制铝制家具在装饰行业产业的应用、区块链在铝制品行业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小区物业家居铝制家具的微更新、装饰工程上下游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环保铝制新材料循环经济智慧产业园等相关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据了解,中铝开投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中铝集团的新兴产业、前沿产业等的投资和运营平台,而中装建设则是以装饰主业为依托,集建筑装饰、设计研发、园林绿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二者虽都是行业内知名企业,但不管是铝行业还是装修行业,都属于传统行业,毛利率较低一直是行业痛点。
而在铝产能过剩、行业毛利率低的背景下,“以铝节木”被许多人提出。所谓“以铝节木”,就是用铝材替代木材作为建筑装修行业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消化过剩的铝产能,还能减少木材在装饰产业施工中的应用,减少大自然木材的砍伐。
中国家具协会副秘书长池敏华曾表示,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很多行业都逐步向“绿色化”转型,家具行业也不例外,“铝家具比刨花板、纤维板等更加环保,也杜绝了生产及安装过程中应用胶黏剂产生的甲醛,且铝材可以回收再次利用,是循环经济的范例”。
而中铝开投和中装建设此次的战略合作,就是基于中装建设在装饰行业的地位及市场占有率,来发展绿色循环的铝制家具。不仅如此,双方的合作还提到,将铝制新材料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
就在去年11月7日至9日,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住博会上,中冶天工集团就展示了铝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应用——高机动、轻量化铝合金折叠营房,该产品为工厂全预制集成,具有部件标准化、轻量化等特点,可满足无机械条件下的多次循环周转,能够为部队野外作业提供宿营、储藏等多种勤务综合保障,同时也可满足维稳救灾等民用需求。
“虽然全铝家具可以解决木制家具诸多痛点,有着无甲醛、防水防火、可回收再用等优势。但是全铝家具现在在装修市场上还没有被大范围认可,因为造价偏高,结实度有点欠缺等。”装修行业人士刘先生告诉记者,“全铝家具优势还是有的,不过要解决成本等问题”。
中铝开投和中装建设此次的战略合作,不仅仅是围绕装配式铝制新材料及全屋定制铝制家具在装饰行业产业的应用,还包括区块链在铝制品行业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小区物业家居铝制家具的微更新、装饰工程上下游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相关领域的合作。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家装(家庭装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初步统计,2017年中国住宅装饰装修产值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6.3%,按照目前住宅装修的发展速度和龙头公司的布局,预计到2023年家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
上述数据仅是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建筑装饰还涉及酒店、购物广场、游乐园等商业建筑,以及航站楼、高铁站、体育馆、医院等公共设施,因此整个建筑装饰行业的规模非常大。而整个建筑装饰行业中,上游材料供应商占比近一半,由于中小企业较多,许多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让金融机构有钱想投、却不敢投。
因此,2019年5月,中装建设设立子公司深圳市中装智链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装智链),并于8月与上海玳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玳鸽信息)签署了《关于共同设立区块链金融平台的协议》,共同设立建筑装饰业区块链技术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意在依托区块链技术解决装饰行业现金流难题。
中装建设方面表示,此次与中铝开投的战略合作,就是通过公司的区块链平台帮助中铝开投实现铝材的标准化,以及解决铝材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区块链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通过让供应链上的平台、企业、物流仓储、付款作为节点同步数据上链,所有上链参与方通过一个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分享数据,实现对交易信息的穿透,让核心企业信用可在全链传递,让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给中小企业,从而解决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不过,今年三月份,中装建设子公司中装智链的区块链服务平台V1.0刚投入使用,开始给首批上链的供应商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目前国内的区块链技术也尚未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未来区块链服务平台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