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易启江 每经编辑 胡健
北京,5月21日—5月28日。
特殊时期的两会,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承载艰巨任务,举世瞩目。
疫情尚未结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大考,中国还需要在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多重因素叠加,一系列问题盘旋在空中,需要作答人!
制图:每日经济新闻
两会时期,百家争鸣,每日经济新闻推出“韧劲中国·两会高见”栏目,调动顶尖资源,打造精品内容,形成标杆效应,造就了传播爆款,收获了井喷式流量。
在短短8天时间内,每日经济新闻全媒体端口发布超过40篇一对一深度高端专访,包括两位现职副部级官员在内的10位高级别政府官员和官方顶级智囊,12位来自经济学界及其他学术界的专家、19位知名企业家的深度专访。
这些受访对象绝大多数均是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他们通过每日经济新闻各媒体平台建言献策,基于当前疫情现状、紧扣全国两会主旋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对当下时局中怎样觅新机、变局中如何开新局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每一篇专访稿件,人物权威,有发言权和号召力。不仅在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引起广泛传播和关注,还成功“破圈”,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浪潮。
比如,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通过每经头条发布的专栏文章——《经济如何突围?建议给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发500元》,在12小时内评论即达2.2万条,成为当日财经十大热议新闻。
腾讯财经官方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每日经济新闻的这篇《两会高见》文章后,一众读者纷纷在文后留言,引起了网友们对于民生话题的热烈讨论。
而每日经济新闻对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所做的专访文章,在每日经济新闻分发平台发布后,阅读量迅速达到58万+。且仅在腾讯新闻一家平台,12小时内评论量就突破40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惜字如金”的简短篇幅,却有六个章节都提到了“就业”二字,就业问题几乎贯穿始终,总计出现了39次之多。
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超过去年。与此相对应的,是疫情之下显著收缩的经济规模。一扩一收之间,就业矛盾凸显。
报告重点聚焦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等群体。
不难看出,与就业相关的政府工作,称得上是政府在本年度中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后疫情时期,稳就业、保就业,既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决胜焦点”。
沧海横流,各显身手。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等,多位高级别政府官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以对中国现状的深度研究和思考,针对就业、失业问题,各自提出良策。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提高就业率,减税降费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对于“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您最关心什么”这一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脱口而出的就是:就业!
许善达说,“老百姓要是没有就业,没有收入,这是伤筋动骨的事。”
许善达认为,提高就业率,减税降费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而减税降费,大大降低了财政收入,会否影响社保资金?
许善达认为,当前既要充实社保资金,也要降低缴费率。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保缴费率还是比国外的高,所以,划拨国有资本,把缴费率降下来,最后要施行全国统筹。
全国统筹就意味着支出责任转移到中央,地方减轻了支出压力。由此一来,整个税收收入结构会出现大的变化。
许善达认为,税收的结构一变,财政支出的结构一变,整个中央与地方新的财税体制就形成了。
从降低宏观税负开始,中国财税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个人关系,会有一个巨大的调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向所有失业者发放失业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从另一个视角关注当前因受疫情冲击而出现的失业问题。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6%就意味着大约有2600万~2700万人失业。
郑秉文称,失业保险基金到2018年增加到5800亿元,而到目前,失业保险累计结存有6000亿元。
因此,郑秉文建议,向所有失业者发失业金,哪怕是让5800亿元失业保险累计结存清零,但如果目的是保障失业人员,是让失业保险的作用回归“本源”,都是值得的。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建议给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现金
祝宝良通过每日经济新闻《两会高见》发表专栏文章,对就业等问题,提出众多良策。
他从保基本民生、保企业、保基层政府运转三大紧迫任务上着手,提出了众多应对策略。如建议给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现金,将没有多少营业收入的个体户暂时纳入失业人员管理,对退休职工、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关键人群实行价格补贴和现金补助。
对于今年面临的就业压力,祝宝良则另辟蹊径,建议:推迟就业,鼓励专升本,扩招200万研究生和技校生。
由于受到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消费、服务业出现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受冲击,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民生保障挑战加大。
而世界经济衰退也已成定局,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
中国如何破“疫”经济密码?
多位高级别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及大型央企总经理等,凭着自己多年对国内外经济体的海量研究,以及对市场的深度透视,从多个维度,对中国经济格局如何化危为机,进行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我国核电安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刘华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先掌握新一代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技术的国家。但全球核安全态势复杂多变,战略博弈加剧,国际核安全秩序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刘华同时称,“十四五”核安全监管重心、模式等将发生转变。
当前正值核安全“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之中,也是社会围绕“十四五”核电发展的热烈讨论之时,核安全监管的变化,对于核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核电行业的发展将释放出最为直接的信号。
稿件刊发后,立即在核安全、核电等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也有一些环保领域的企业,从刘华副部长对于核安全监管的思路中,看到了核废料处置市场的重大机遇,或将成为环保领域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迫切需要改进低空空域管理模式、释放更多空域资源
随着技术进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航空领域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私人飞机、无人机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领域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市场潜力巨大,是增长新动力,发展新领域。
所有业内人都关注一个问题——中国民航局对这些领域的发展有什么规划呢?
李健明确指出,通航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促进消费升级起到强大的催化作用。
对于我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那么,下一步将如何激发市场活力?
对此,李健表示,迫切需要改进低空空域管理模式、释放更多空域资源。
在每经刊发对李健的专访稿件后,远在广州的一家无人机设备厂商联系上记者,对稿件寄予很高评价,稿件中李健副局长的讲话内容,让他们很振奋,他们希望每经能够持续关注无人机领域,传递出更多的政策信息。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洞悉世界经济大变局,提出应抓住重大机会
众多国家生产“停摆”,中国产品特别是抗疫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为多国提供抗疫医疗物资,为众多国家民众提供生活保障物资。从3月1日到5月5日,单是中国向美国提供的口罩就已经超过66亿只。
而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又如何化危为机?
周汉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迅速复工复产,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注入稳定性。中国已然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未来的全球贸易,周汉民表示,我们现在就应该筹谋在大变局下的因应之道。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疫情平稳之后,实际上也面临着新基建问题。中国要抓住全球经济转型和复苏的机会,提供他国所需物资和人才等。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会同公安机关出重拳、下猛手,治理哄抬物价
马正其表示,要杜绝不合格防疫产品流入市场,针对哄抬口罩、额温枪等价格的行为,有企业被罚款300万元。
在支持新业态发展方面,马正其认为,对新业态应审慎监管。
中联部原副部长周力: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是一项重要任务
周力认为,要继续维护产业链的开放。要利用劳动力市场规模和质量,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集群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海外优秀企业、优秀人才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把农村宅基地动员出来进入市场,创造财富
许善达称,现在还有很多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的资源,包括土地特别是农村的宅基地等,尚未很好地进入市场。
他认为,现在应该考虑把这部分资源动员出来,让其进入市场。一个是要让原有资源怎么创造财富,另一个是要让新增的资源怎么创造财富,这就是中国现在的优势之一。
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低油价、金融风险、去高价库存、氢能都谈到了
马永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对正在复工复产的中国来说,油价下跌存在利好,尤其是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可刺激国内消费。
国际原油价格战导致上游开采企业利润减少,但可降低下游化工、工业生产、交通航运等用能成本,对企业降成本有着明显利好。
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下游降成本将超过上游行业的收入下降,利好经济发展。
而这次国际油价大跌,无疑给我国石油储备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不过,马永生认为,油价大跌同时也会伴生金融风险,会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单边做多原油机构)出现流动性、信用风险问题;也会影响投资者情绪,使得风险偏好下降,从而连带抛售各种风险资产。
对于未来氢能源的布局,马永生则表示,中国石化布局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让财政资金直达“六保”
刘尚希认为,当前财政政策要针对中央提出的“六保”发力,最大限度拓展政策空间,精准施策,让资金直达“六保”。按照常规,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本性是要规避风险,而不是越有风险越向前。这可能导致增加的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他表示,这需要财政这只手拉着商业银行往前走,诸如提供贷款贴息等。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发行抗击疫情特别国债
祝宝良5月20日通过每日经济新闻《两会高见》平台给出上述建议,而在两天之后的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此外,祝宝良还建议:允许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汽车限购城市阶段性放宽购车数量,适度放松房地产开发贷款融资和限价、鼓励居民换购住房;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设施建设等。
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建议取消以增值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张连起还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的冲击仍未完全见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全社会提供了数量最多、种类最广的就业岗位,它们的“生死存亡”与民生状况息息相关。
尽管遭到疫情冲击,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仍逆势增长11.7%,贸易额增长3.2%。一大批暂时停工的项目已开始复工复产,助力所在国家恢复经济。
疫情阴霾已冲破,经济社会复苏正在加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的高级别政府官员、学者、明星企业家们,话题从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到健康、保险等等,都发表了真知灼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本次受访的政界要员、经济学家及其他业界学者、明星企业家们的核心观点:
就业被高度关注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制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