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至今,为期7天的会议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千余名政协委员齐聚北京,积极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建言献策,从推动经济增长、化解金融风险,到扩大就业、脱贫攻坚,从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到生态环境、人民健康等,为国计民生的诸多热点建真言、谋良策。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5月2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
从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至今,为期7天的会议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千余名政协委员齐聚北京,积极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建言献策,从推动经济增长、化解金融风险,到扩大就业、脱贫攻坚,从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到生态环境、人民健康等,为国计民生的诸多热点建真言、谋良策。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委员们普遍认为,这是针对当前特殊情况下的实际考虑,让各个部门能够放开手脚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
图片来源:新华社
再比如,作为“六保”之首,就业是此次两会期间委员们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有的委员建议,保企业就是保就业,尤其是要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有委员建议,要充分利用好疫情之下的一些新业态,借助新业态拓宽就业渠道;还有委员建议,要活跃地摊经济、夜市经济、马路经济,通过这一个个小的经营主体,解决千千万万家庭的生计问题。
5月2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民法典草案等进行统一审议。
围绕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全国政协委员们结合自己所在的领域、所调研的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居住权、人格权等成为其中的焦点。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参与了民法典草案的编纂工作。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民法典草案彰显“四个自信”,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和稳定。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圆满闭幕,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两会的精神需要全体代表、委员去深刻领悟,并在各自岗位上践行传播,尤其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责任在肩,意义重大。
正如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所说,能够见证和参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是人生的难得际遇。要珍惜机遇、不负时代,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政协委员们,来年再见!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