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江西“踩油门”,湖南怕了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4-14 23:22

    江西获批,对整个中部区域的发展格局,都可能带来大变数,“特别是湖南,现在必须要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了,否则就可能在中部地区落后”。

    每经记者|黄名扬    每经编辑|刘艳美    

    如何跳出地理局限,踏上“开放”这一经济跃升的跳板,一直是中西部地区关注的核心议题。

    昨日(4月13日),一直在寻求开放政策支持的江西,终于等来好消息: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下称《批复》)。

    也就是说,江西成为继宁夏、贵州之后,全国第三个、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这对江西而言意味着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批复》中明确提出,试验区建设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出炉,而江西正好处在两大区域中间地带。这样的地理位置,对江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而从已经获批的两个试验区身上,或许能更好地看清江西未来发展。

    “升级”

    什么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内陆开放型经济,则是指“具有内陆地区发展特点的开放型经济”。而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不同,在于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开放型经济则以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

    而此次《批复》中的关键词——“内陆双向开放”,其实并非首次出现。

    早在2016年,江西高调提出将竞争第三批自贸区时就提出,“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是主要定位”。

    自贸区的风起于2013年。从首开先河的上海开始,2015年4月,第二批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获批。在“前两批均位于沿海地区,未来在沿边和内陆地区,选择部分区域搞试点可能性更大”的猜测声中,中西部地区开始扎堆申报,寻求开放红利。

    到2016年初,明确提出要申报自贸区的省份,已超过15个。其中,就有江西的身影。

    2015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江西落地实施。

    2016年1月,江西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申报建设江西自贸区。

    当时,时任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表示,2016年,江西将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内陆双向开放高地。主动对接上海、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积极申报建设江西自贸试验区,努力争取南昌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

    然而,在2017年3月公布的第三批7个新设自贸区中,中部省份湖北和河南上榜,江西惨遭淘汰。如今,包括海南、广西、黑龙江等在内,全国自贸区已增至18个,江西却始终无缘入围。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西还是比较务实,他知道自己争取自贸区可能没什么优势了”。在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区域发展与演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傅沂看来:

    “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与自贸区最本质的区别,是适用对象。前者更加适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种开放,不仅是贸易开放,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所以某种程度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这些区域而言,应该是升级版的自贸区。”

    对接

    作为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批复》中提到,“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子”。

    2016年,江西提出申报自贸区时就有过解释,所谓“双向开放”,即“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

    最新《批复》对这种“双向开放”也指出了明确方向。

    对外,“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对内,“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而江西每每提到开放,总少不了“对接”这个关键词。这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广义的中部地区,一共包含六个省份。其中,安徽紧邻江苏和浙江,湖南与广东广西接壤,唯有江西同时与两大热点区域相邻。

    作为最靠东的中部省份之一,去年12月,安徽全境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正式加入“包邮区”。

    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升级国家战略,“东西南北左右逢源”的江西也高调喊出:将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去年8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公开表示,江西将“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主动把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如何对接?以通道建设为例,江西正火力全开,打通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的“大动脉”。

    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南北大通道京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昌赣高铁已于去年年底开通运营,极大加强环鄱阳湖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周边地区的联系。

    此外,作为我国高铁路网“八纵八横”重要一段,也是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通道,赣深高铁预计也将于2021年底或2022年初通车。届时,赣州和深圳两地的通行时间,将由目前最快6小时左右大幅压缩至2小时以内。

    如今,获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江苏的对接计划将有望进一步加速。傅沂认为,这有利于江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外溢和产业转移,对江西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先机

    纵观三个已经获批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其实都有各自的“特色定位”。

    2012年,宁夏获批成为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当时的规划指出,试验区要“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全面加强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6年,贵州获批,“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等规划内容,是最为亮眼的“贵州特色”。

    不过,当地媒体直言,宁夏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金字招牌’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但仍肯定其“自2012年获批以来,在外资、外贸、外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试验区带来的重大利好,在贵州身上表现得更加直观。

    在获批试验区次年,贵州GDP就实现1764亿元左右的大幅跃升。更重要的是,这一利好还在持续释放,从2016年开始,贵州GDP增量始终保持在千亿以上。

    数据来源:wind 制图:城市进化论

    从开放直接相关的指标来看,贵州更是突飞猛进。以当地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例,2017年贵州为25.8万美元,暴力拉升至前一年近8.5倍;2018年的数据虽略有波动,但仍接近22万美元。

    贵州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千美元)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鉴于此,江西获批后的表现,令人期待。

    在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有利于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傅沂则认为,江西将不仅获得先行先试的利好,还可以抢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机。而这个“先”,重点相对于湖南而言。

    同样位于中部地区,河南、湖北都已入围自贸区,而江西和湖南都未能争取成功;两省又都比邻广东,开放都绕不开粤港澳大湾区。

    “相对而言,湖南应该是落后了,因为他失去了跟大湾区对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傅沂表示,江西获批,实际上为整个中部区域的发展格局,都可能带来大变数,“特别是湖南,现在必须要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了,否则就可能在中部地区落后”。

    从这个层面看,江西的喜讯,“也是对湖南敲响的警钟”。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传统“高分项”失利,广州缺的是什么?

    下一篇

    成都郫都区发布43个重大项目清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