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增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加工贸易、广交会网上举办等系列举措,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决定延续实施普惠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部分税收支持政策。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加速传播,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投资带来巨大冲击。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六稳”工作部署,坚持扩大开放,采取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举措,努力减轻我国经济特别是就业受到的严重影响。
会议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更大发挥跨境电商独特优势,以新业态助力外贸克难前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第127届广交会举办的时间被定在6月中下旬。而这也是自1957年4月第一届广交会以来,这个代表中国外贸风向标的盛会第一次在网上举办。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外贸发展新亮点。当前传统外贸受到疫情较大冲击,必须更大发挥跨境电商独特优势,以新业态助力外贸克难前行。
会议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广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有效做法,同时实行对综试区内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支持政策,研究将具备条件的综试区所在城市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自2015年3月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以来,我国先后在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等城市设立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59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成交额连续两年增长1倍以上,现已成为我国外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载体。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秋城认为,跨境电商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落脚点,互联网经济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东部沿海受制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过去之后企业不能重走老路,电商和跨境电商就成为转型的重要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是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疫情期间,跨境电商的优势会进一步显现。“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数量,对于进一步增强线上平台交易渠道、航空物流运输等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白明认为,受到疫情影响,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会加强跨境电商平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疫情下的外贸企业而言,这也是逆境中求生存的重要机会。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1/4。要统筹内外贸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纾解困难,促进稳外资、稳就业。
一要对加工贸易保税料件或制成品内销,年底前暂免征收缓税利息。
二要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可选择按进口料件或按成品缴纳关税的试点,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
三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缩小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种类。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在4月2日的商务部网上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要稳住加工贸易,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已出台政策,并不断推出新的政策,着力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由组装向技术、品牌、营销转变,促进加工贸易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要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梯度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白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加工贸易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疫情影响下,加工贸易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举措,对复工复产后稳就业将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针对全球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广邀海内外客商在线展示产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全天候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的线上外贸平台,让中外客商足不出户下订单、做生意。
会议指出,要提升中欧班列等货运通道能力,推动改善货物接驳等条件,全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源,支持稳定国际供应链和复工复产。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普惠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将部分已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到2023年底。包括:
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发放1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对向农户发放1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为种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对小贷公司10万元及以下农户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并按90%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其按年末贷款余额1%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所得税税前扣除。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