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经济学家)
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笔者认为短期有负面影响,中期不好断定,长期影响较小。近20年,全球影响力相对较大的疫情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甲型流感病毒、寨卡病毒等。当这些大面积蔓延的疫情得到控制后,全球经济又回到正轨。
同样,全球各行业产业的发展也不会因疫情而出现重大转变,依然会按照近年火热的工业4.0继续向前,其中数字经济还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短期负面影响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短期受到负面影响是必然的。多国采用了包括管控入境人员、停工、停课等方式使人们远离病毒。这也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形成一定冲击。
笔者认为,贸易、消费频率降低,只是从人们的多元化消费短暂转变为日常生活所需的购买。各国GDP也不一定会因为这种冲击而下滑,CPI、GDP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会失真。
在当今世界格局愈发“地球村”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所采用的防控方式,也将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例如我国在停工停产期间,许多外国企业无法从中国进货,计划内的贸易因不可抗力被取消,双方的营收、利润都会受到影响。在全球疫情全部得到控制前,全球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会受到重大冲击。
长时间停工,许多企业因无法生产但又有必要支出而倒闭。很无奈,但这并不会成为影响经济的理由。笔者可以确定,无论疫情是否发生,相当多的企业都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因素而倒闭。国内国外,这样的状况都大量存在。
还会有大批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浪潮之中。无论疫情是否发生,各国都会有一大批新兴企业诞生,有的会成长成未来的巨头企业。
疫情的特殊时间节点可能会对一些特定的国家产生影响。例如,全球体育赛事的停摆,门票、广告、衍生品不再产生收入,世界各国体育方面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失,好在一些重大赛事宣布延期而非取消,举办地得以“止损”。
中期影响不确定
在全球疫情防控取得实质性成效,全球各产业全面复工后,负面的边际效应会逐步递减至零,随后将出现报复性的经济增长。经济颓势无法立刻止住,是因为全球产业链中部分破裂的影响还会因蝴蝶效应继续发酵,直至企业找到替换品来重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此次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看似能够带来许多投资机会,实际上大量的是浮云,不同产业出现了“虚假的萧条”和“虚假的繁荣”。相信在疫情过后,许多虚假的繁荣将消失,大量虚假的萧条会重振,因为这类“繁荣”“萧条”是临时情况,是不可抗力前提的影响而非消费者主动意愿,“全民隔离”期间因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让消费者暂时被动接受了一种消费习惯。真正能令消费者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的,是产业的更新换代能让消费者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可以预计,会有以赚快钱为目的的资金进入这种虚假的繁荣,以期待繁荣持续带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也会有资金从虚假的萧条中流出,以躲避萧条带来的损失。预计后期会出现的是,虚假繁荣行业泡沫的破裂和行业的重新整合,以及虚假萧条行业的价值重现和行业的新一轮强强整合。
同样,全球疫情结束后,产业前景、资金情绪变化、避险品种转变等不稳定性,可能令全球经济经历波折。待波折平静后,全球经济才会向着大趋势方向走。
长期影响较小
负面的影响,主要会集中体现在家庭和个人身上。失去亲人之后的伤痛,治疗之后可能产生的后遗症,都会成为相关人群一辈子的负担。
相信许多国家政府会在疫情结束后强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会增加医疗以及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会鼓励成立相关的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这些举措会在一段时间内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随着疫情过去后长时间未出现类似紧急事件,相信又会有许多国家认为过度的医疗事业会是一种负担,会减缓或暂停甚至停止应急物资的储备,会不再鼓励建立医疗机构,行业发展又回到从前。这虽然只是笔者猜想,但不是毫无逻辑。美国在2009年经历H1N1,理论上有着优越的医疗技术,可在面对新冠病毒时又显得力不从心。
好了伤疤忘了痛,在伤痛远去之后,各国最为关注的依然是如何让自己的GDP变得更加美好,人们的目标依然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扩大出口贸易,这将会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再度驱动经济的传统法宝。
不排除依然会有国家继续我行我素、继续贸易保护主义、继续霸权主义,这种野蛮、目光短浅、破坏世界正常贸易秩序的行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要比疫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大得多。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