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 蕊 每经编辑 陈 星
近来,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概念持续活跃。3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着力构建5G安全保障体系等几方面,阐述了推动5G加快发展的具体部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解读该《通知》时表示,加快5G建设及应用有利于拓展新型消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新型消费。
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
《通知》将“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放在首要位置。
《通知》明确,基础电信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设备采购、查勘设计、工程建设等工作流程,抢抓工期,最大程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以5G独立组网(SA)为目标,控制非独立组网(NSA)建设规模,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重点县镇逐步延伸覆盖。为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通知》鼓励地方政府将5G网络建设所需站址等配套设施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
更为重要的是,《通知》指出,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与电力企业对接,对具备条件的基站和机房等配套设施加快由转供电改直供电;调整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加快实施700MHz频段5G频率使用许可。
直供电指除自供电以外,直接由供电部门提供电力电能。转供电指公用电网未到达区域,经该地区有供电能力的直供用户同意,向其附近的用户转供电力;或因设计建设原因供电企业不能直供到户,由产业园区、综合体、小区物业、写字楼等自用配电设施转供电。
中国电力科学院农电所副所长程干江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直供电对于企业来说价格低、能直接享受到政府的降价福利、供电稳定性好、电能质量好。
另外,就频率而言,理论上讲,频率越高,信号衰减越强,基站的覆盖面积越小,覆盖同等面积需要更多基站。而700MHz频段作为一个较低的频段,相对高频段而言在节省5G基站数量方面更有优势。
此外,《通知》还提到要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进一步深化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5G终端消费
在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方面,《通知》提出了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构建5G应用生态系统等五方面的部署。
为培育新型消费模式,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传媒企业和内容提供商等加强协作,丰富教育、传媒、娱乐等领域的4K/8K、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
在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方面,开展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5G智慧医疗示范网和医疗平台,加快5G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推广。
在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方面,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等。
在王志勤看来,《通知》的这些部署对于加快5G建设及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王志勤认为,5G网络建设不仅涉及大量的工程、基站、供电等基建投资,还将激发各行业转型升级,引致工厂改造、建设运营、系统升级、技术培训等诸多投资。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累计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就业创业。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已开通16.4万个5G基站
目前我国5G发展现状如何?
王志勤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首先,5G产业生态逐步成熟。我国5G技术及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等产品发展成熟。终端方面,已有超过40款5G手机终端入网,3000元级的主打机型已进入市场。
其次,5G网络建设加速部署。截至2月底,全国建设开通5G基站达16.4万个,北上广等城市的城区已实现网络连片覆盖。预计年底全国建设开通超过55万个5G基站,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三是5G融合应用向纵深发展。我国5G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医疗健康、媒体娱乐等正成为5G创新应用的先导领域。
此外,5G政策环境持续完善。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全国已有20余省区市发布了5G相关的指导意见或行动方案,通过鼓励创新、加快网络建设、推广应用等,积极推动5G技术产业进步,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不过,王志勤也提出,应该看到,我国5G发展还存在网络建设面临压力、应用市场尚未成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安全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需各方不断努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