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每日经济新闻》出品、清华智库2861——DaaS数据库和智联招聘提供数据支持的《复工进行时:城市回血度(1.0版)》大数据实时查询产品正式上线。 我们以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杭州、厦门、武汉、成都、重庆6座新一线城市,共10座城市为例,尝试勾勒一幅2月城市复工热度“一览图”。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时间进入阳春三月,全国多地连续零确诊、各地逐步复工复产,城市也渐渐热闹起来。无数信号表明,中国城市正在“回血”。
近日,由《每日经济新闻》出品、清华智库2861——DaaS数据库和智联招聘提供数据支持的《复工进行时:城市回血度(1.0版)》大数据实时查询产品正式上线。 该产品从办公热度、交通热度、招聘热度三个维度,集中反映全国38个主要城市复工复产进程。
今天,我们以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杭州、厦门、武汉、成都、重庆6座新一线城市,共10座城市为例,尝试勾勒一幅2月城市复工热度“一览图”。
商业办公中心是城市主要商务活动区域,可谓城市“心脏”。随着各地复工脚步加快,城市“心脏”活力如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回血度”。
数据产品选择城市前十大商业办公中心一公里网格,每周实时测算网格中的人口数量。通过与去年12月四周的同口径人口数量对比计算,得出各城市当前恢复程度。
数据显示,2月9日至3月3日, 10座城市CBD人流量在近期均有大幅提升。其中,2月9日至2月21日,厦门、成都、重庆连续13天稳居办公热度前三。2月22日至3月3日,上海接替重庆,与厦门和成都一起,成为连续11天位列热度前三的城市。
此前,1月28日,受疫情影响,10座城市CBD人流量与去年12月数据对比,普遍已跌至10%至17%左右。其中,杭州一度跌破10%,办公热度仅为9.4%。
之后,每个周一,各地办公热度均出现“阶梯式”抬升。
2月3日,国务院规定的春节假期延长截止日,10座城市办公热度较前一日均有明显抬升。其中,包括厦门、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在内,半数城市CBD人流量已恢复到平时20%以上。
2月10日,更多城市正式“开工”,除武汉外,另外9座城市办公热度曲线再次大幅抬升。其中,仅深圳(19.2%)和杭州(18.1%)两座城市在20%以下;厦门和成都,则分别以29.9%和29.1%位列一、二位,说明办公热度已恢复接近三成。
2月17日,各地普遍出现第三个阶梯式抬升。当天,10城中持续排名前三位的成都、厦门和重庆,CBD人流已恢复到去年12月四成左右。同时,除武汉外,10城中仅有苏州、杭州、深圳三城恢复程度还徘徊在30%以下。
2月末,多座城市办公热度已恢复到平时一半以上:2月27日,厦门达到50%;2月28日,成都突破50.8%;到3月3日,厦门和成都办公热度已恢复至6成以上,另有北上广渝4城办公热度恢复超过50%。
整体来看,厦门、成都、上海、重庆办公热度几乎始终靠前;除武汉外,杭州、深圳、苏州则普遍靠后,各地CBD人流量正逐步恢复中。
人流涌动中,交通数据成为城市脉搏最直观的“心电图”。道路拥堵指数,也成为城市“回血度”一大参考。
数据产品以各城当前每日百度拥堵指数,与去年12月同口径数据对比,计算得出当前状态与正常状态百分比,以此作为交通“回血度”参考。
结果显示,2月11日至3月2日,10座城市道路拥堵指数恢复程度始终保持在4成以上,并于3月2日新一周周一均迎来大幅提升,但内部差值较大。
其中,到2月23日,苏州道路拥堵指数恢复程度,在10城中始终位居第一位,整体在70%上下徘徊。其后至3月2日,杭州与苏州交替位列榜首。
令人意外的是,排名始终最低的城市,并非武汉,而是山城重庆。数据显示,除3月2日外,在剩余20天时间里,重庆道路拥堵指数恢复程度始终保持在47%左右,且波谷波峰均不明显。
除武汉外,另一个整体排名靠后的城市是北京。虽然数据波动较大,但北京位次始终在倒数第二或第三之间徘徊。
除了路上拥堵程度,作为上班族日常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客流强度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城市内部活跃度。
与道路交通对比,作为公共交通,地铁客流恢复程度相对较低。道路拥堵指数方面,多地已恢复到平时七成以上,3月2日部分城市更一度超过100%,但直到3月2日,10城中也仅一半(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地铁客运强度恢复超30%。
其中,武汉地铁仍处停运状态,重庆恢复程度始终排名靠后,峰值刚刚超过10%。厦门和广州排名则始终靠前;杭州、深圳和上海增幅较大,到3月2日,上海已排名第一。
无论道路拥堵还是地铁客流,10座城市均呈现一大相似特征:工作日出现波峰,周末跌至波谷。
有意思的是,成都在2月最后一个周末 “一枝独秀”。2月29日周六,其他城市仍出现客流下行趋势,唯独成都地铁客流逆势上扬,甚至一度冲至10城榜首。
与此同时,“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成都人,当天也纷纷在社交网络上晒出初春暖阳。此前,当地绿道公园已有序开放,当地媒体呼吁,周末“透气”不扎堆。
往年,春节后是各大企业集中释放招聘需求,职场人“扎堆”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因疫情暂停后,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直接返工的人群之外,招聘热度也在逐渐恢复中。
10座城市具体表现如何?
智联招聘大数据通过“求职投递简历数”占“企业招聘职位数”比例,来反映城市竞争指数。指数越高,意味着城市竞争越大。
根据数据,春节后连续四周(2月3日-2月28日),北京高居全国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榜首,成都则在10座城市中始终位居第二位。同时,各城竞争指数在2月内均有提升。
具体来看,第一周(2月3日至2月7日),北京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18.2份简历。成都则以逼近10的竞争指数(9.9),在全国38个城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深圳和广州。
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重点防疫区域,当周,武汉竞争指数为3.2,在全国范围内排名下降明显。全国38个城市中,武汉排名第32位,较去年同期下降9位。
数据显示,在全国38座主要城市中,厦门当周平均每个招聘职位仅收到2.6份简历,比排名大幅下跌的武汉还要低0.6左右。
节后第二周(2月10日到2月14日),多地招聘热度都有明显提升。北京竞争指数突破20,平均22.6份简历竞争一个职位;上海和成都则突破10的关口,同时以10.6的竞争指数并列10城中第二位。其他城市竞争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排位并无明显变化。
全国层面,招聘需求和求职行为环比增长均表现突出的包括上海、广州两座一线城市,以及苏州、东莞等制造业重镇。其中,上海招聘职位数和简历投递量,环比分别提高65.13%和98.58%;东莞则分别提高78.50%和186.41%。
武汉虽受疫情严重影响,但节后第二周,其人才市场已有一定起色,招聘职位数和简历投递量分别环比提高7.82%和31.80%。在全国38个城市中排名第32位,与复工后第一周名次持平。
2月后两周,北京和成都城市竞争指数继续保持一、二位。到2月28日,两城竞争指数已分别上升至31和16.8。与此同时,武汉竞争指数分别小幅上涨0.6和0.2,但随着其他城市复工步伐加快,武汉在全国的城市竞争指数排名进一步下降。
另外,后两周招聘需求和简历投递数量,部分城市增势突出。节后第三周,环比增长亮眼的城市主要为贵阳、杭州、福州、宁波等。
第四周,一线城市深圳与新一线城市南京、杭州、成都,则在招聘需求端环比增速亮眼,分别为37.95%、29.6%、29.29%和28.9%;在人才求职端,贵阳简历投递数较第三周上涨超过七成,这也使贵阳一个岗位平均收到16份简历,竞争热度超过多数一线城市,跻身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成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