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最痛苦的回忆”:武汉发热门诊高压60天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02 23:35

    每经记者 岳琦 丁舟洋 金喆 陈星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口罩是白色的、防护服是白色的、白大褂是白色的,分不清病人是谁,就凭声音分辨。患者求助的声音、护士维持秩序的声音、医生诊断的声音,还有保安听不清在喊什么的声音,所有声音汇聚到一起,比早晨的菜市场还要嘈杂。

    灯24小时开着,偶尔闭上眼睛的时候,还是有光从眼皮透过来。刚从医学院毕业没几年的武汉医生孙佳回想起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十几天,仍然心有余悸。“往常就在什么末日电影里见过类似场景。经历了这次之后,我再也不想看这种题材的电影了。”

    武汉的所有发热门诊都经历了高度承压的60天。从2020年的第一天开始,发热门诊这个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的地方,承载了病患与医务人员们最痛苦的回忆,也成为疫情的晴雨表、“分流管”和前哨站。

    最艰难的时候是从1月中旬开始。武汉人度过了最难过的春节,大部分新冠病人都去过的发热门诊,全程见证了这场煎熬。在一床难求的那段时间,武汉协和医院门诊主任袁莉想尽各种办法维持发热门诊的运行:“我们不能再让患者带着失望,甚至带着绝望离开,必须要守住最后的堡垒。”

    幸运的是,他们守住了。2月23日,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关闭,协和医院发热门诊输液室空空如也。武汉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大都冷清下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武汉多位发热门诊医生及新冠肺炎患者,实地走访主要医院发热门诊,梳理了武汉发热门诊承受高压的这60天。

    虽然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但那些电影既视感的场景,年轻医生孙佳再也不想见到。很多医生也都不敢松懈,他们提醒,危机还没有过去,还不能掉以轻心。

    危险的前哨站

    武汉有一条常堵车的解放大道,即便是在疫情期间,这也是附近车最多的道路。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相隔不足两公里,解放大道连着这两家医疗巨无霸。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都挨着路边,2月初,排队的人还挤满了同济的门诊小院子,也占据了协和门外的人行道。

    2月23日,站在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外面,老高时而凑上去跟排队的妻子聊几句,时而退到绿化带边上避开人群。在午后的阳光下,老高的脸色还是有些阴沉,好在两口子已经熬过了最难的时候。

    一个月了,老高记不清走过多少趟解放大道,他见过暴发期的“人山人海”,也排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队。

    这对陪读打工的夫妻都“中招”了,这是他们来武汉的第四年,看病保命是最大的年关。就是十多天之前的事,老高回想起来已经显得波澜不惊,“2月6日以前不能吃不能喝,走路都要人扶着”,“(输液)坐不下就还有一排走道坐着,那时候要保命”。

    早在老高等普通患者认识到新冠肺炎的厉害之前,武汉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已嗅到危险的信息。

    2019年的最后一天,武汉协和医院门诊主任袁莉接到通知,发热门诊要开始24小时接诊。10天后,袁莉感觉到不对劲。患者数量几何式的增长让很多人警觉起来,但他们很难解释这种异常。“那个时候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谁也没说,也不知道要人传人是不是?”

    但袁莉知道,类似症状来就诊的人每天几十个上百个递增,一段时间以后也没有下降的节点,反而在不断上升、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那时候外界对新冠肺炎的信息还有限,武汉市卫健委用“不明原因肺炎”来指代这种新型病毒,武汉地铁里的人们依然没有防护,很多家庭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筹划出行。

    1月20日,新冠肺炎突然确定“人传人”,疑似患者和恐慌性就诊的患者挤满了各大医院,虽然武汉市发热门诊开到了61家,但还是难以满足暴涨的需求。后来证明,这也是一线医务人员大量感染的开始。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疫情来得如此凶猛。”在袁莉所在部门的统计中,1月中下旬、武汉封城以前,是她所在的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最大的时期,平均每天逾800名患者。这还仅仅是指每天到院的新患者,不包括复诊病人等。“短短20多天,就诊人数是平时的十多二十倍,这是什么概念?”

    混乱的春节

    在危险的信号越来越强烈之后,武汉各大医院的门诊大厅内,聚集着越来越多排队挂号的患者。

    1月22日,大年二十八,武汉封城前一日,武汉发热门诊量激增。1月27日,时任武汉有关领导在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按照往年这个季节,武汉市的发热门诊全市大体上在3000例左右。在过去的几天里面,高峰时段到发热门诊去就诊的人数超过了1.5万人。

    1月28日老高疑似感染上新冠病毒,辗转找了很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有年龄大的坐着轮椅过来。还有的直接就不行了,倒地上了。”

    “当时因为定点医院很多都收治满了,发热门诊也容纳不下,我们接收了很多已经求助无门的病人。尽我们的力量,尽全力去救治。”袁莉说,协和医院把发热门诊的空间扩大到原来的5-8倍,但还是被挤满了。

    1月29日,小桃的父亲已发烧一周,去协和发热门诊,从早上八点半排队到晚上十点,打了一针。1月31日上吐下泻,去武汉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开了些药,五天后复查呼吸不畅,一直照顾他的母亲也出现了发热等症状,还得再去发热门诊。

    “春节前后,是医院发热门诊和留观区负担最重的时候。”作为处于武汉疫情重灾区的医院,汉口医院的医生孙佳说,“病人怎么都看不完。开处方、看CT……完全是机械化的动作。从前线下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近视都加深了百来度。”

    那段时间,武汉所有医院的普通门诊、急诊也都成为事实上的发热门诊,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时一些还未成为定点医院的医疗机构,也已经不得不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很多病人多重并发症齐发,根本无从区分。“我们的急诊室就爆满了,又有心梗、中风这种重症病人,又有这种很重的肺炎病人送过来。”亚心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勇说。

    武汉某定点医院急诊科医生郭飞直接用“混乱”“无序”来描述2020年的除夕夜。那天他上夜班,晚上11点门诊大楼还是人声鼎沸,6个诊室排起长龙,发热门诊24小时不歇诊,仿佛有看不完的病人、接不完的诊。

    郭飞感觉糟糕透了,急诊科的走廊两头都住满了留观的病人和家属,由于床位紧张、没有板凳,有人站着、坐着,甚至躺着,一些无法转院的重症病人,只能在门诊急诊室里接受输液、给氧等治疗。嘈杂的声音中,咳嗽声、呼噜声、叹息声和抱怨声交叠。

    身经百战的谢迅医生那时候最怕听到120的声音,送过来的必是危重患者。而医院已经满到快要挤爆,120辗转四五家医院都送不进病人,最后只能硬在发热门诊走廊放下就走。

    “我不敢想那些来到我们医院,我们说接收不了的那些病人,他们离开医院去了哪里?是去其他医院得到救治了吗,还是回家以后默默去世了。”现在想起来,谢迅仍然难过,为那些饱受折磨的病人难过,“那是最痛苦的回忆。”

    “分流管”为何拥堵

    发热门诊是疫情的“分流管”,后面的医疗资源越是跟不上,在这里滞留的病人就越多,如同一个进多出少的水管。

    “昨天的量还没消化,今天的又来了,所以就出现了排长队。”一家武汉定点医院放射科医生认为,春节以前医院的发热门诊基本是无序状态,很多医院的发热门诊本来就不大,没有疫情时一天接诊的人并不多。疫情来袭,医院投入再多医生和诊疗力量也不可能一天消化得完。CT也是上午等到下午,下午等到晚上,到后来CT机一天24小时没得停。

    而第一批定点医院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作为武汉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汉口医院的发热门诊也承接了大量的患者筛选分类和诊疗工作。孙佳回忆,春节前后,医院比早上的菜市场还要吵嚷,所有人戴着口罩白茫茫一片。

    给病人“分流”也是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生周迪最头大的事。他需要评估患者是否达到入院标准,分辨哪些是高度疑似,哪些属于危重症,每天医务处会根据前一天评估的病例严重程度和当天腾出的床位数量出一份可以住院的名单。

    1月中下旬,周迪管理的病房基本上没有收治能力。当他赶到发热门诊的时候,很多患者和家属争先恐后地围过来,只为了一张床位的入场券。在他们眼里,周迪就是这个发券的关键人。

    “病人都觉得自己很严重,但跟他们情况类似的其实很多。刚开始没有核酸检测,只能靠临床症状和常规指标来判断。”周迪很矛盾,他只能花很多时间去跟无法入院的病人和家属沟通,“满屋子都是争吵声,嘈杂得很,我一想到就头大,只想赶紧下班,压力太大了。”

    除了定点医院不够、床位不够,“确诊难”也是一度卡在病人从发热门诊转向住院收治之间的一道难关。

    1月23日,杜乔的妈妈的肺部CT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散在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欠清;右上肺见结节状致密影,冠脉钙化。杜乔的妈妈乏力、高热、食欲减退的现象持续加重,但定点医院无法让她接受试核酸剂盒筛查。

    “医院仅仅告诉我们没有办法确诊,却没有告知原因,在给我们下了入院治疗的病历后,由于医院没有床位,最后还是让我们自己回家隔离。”杜乔曾表示。

    小桃父亲的确诊也一波三折。“当时已经烧了八九天了,确诊真的很难!一堆流程,要社区上报才行,还要各种资料。其他医院也没有那个盒子(指核酸试剂盒筛查),只有到定点医院。”

    李静是武汉市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过年前夕,医院还没被纳入定点医院,很多有发热症状的病人都到他们医院就诊。“有些年纪较大、有基础病的病人入院以后,还没等到核酸检测就去世了。”说到这里,李静哽咽了。

    李勇认为,发热门诊的拥挤也和核酸检测的供应不足相关。当时的流程是患者要先去发热门诊,确诊后才能住院。发热门诊人太多、后面的病房又不够。而且核酸检测只有定点医院能做,很多医院不能做,导致那几家能做核酸检测的医院更加人满为患,后来能做核酸检测的医院数量不断放开,到现在是全面开放。

    从爆满到冷清

    2月2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十号通告,决定自通告发布之日起,对“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随后,多批定点医院公布,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逐步竣工交付,开始收治病人,多家方舱医院完工。

    亚心总医院是2月2日开始成为第四批定点医院的。“成为定点医院后,把原来200多个非肺炎的病人都转走,451张床位全部用来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明显感到病床难的压力在减少。”李勇说。

    在袁莉看来,医院的保障能力,建立在4个方面:医生、护士的调配能力要够;防护装备要到位;现场空间架构要足够;流程机制要顺畅。在运作过程中,这几方面在前期环环紧张。而越到后期,也越顺利。

    协和医院24小时开放的发热门诊实行4班倒,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至少6小时以上,是对人生理极限的挑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闷热难当。护目镜一会就起雾了,还要去看字字体像蚂蚁一样小的病例、处方。”袁莉说。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力量,协和又从其他科室抽调了医生,组成发热门诊第二梯队,接替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到2月20日,暂时住在协和医院发热门诊留观室的病人都已转到定点医院收治,留观室全部清空。

    2月23日,武汉“封城”刚满一个月,当天下午2点多,解放大道另一头的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已经关了14个小时,那儿超负荷运转太久了,消完毒之后将回归到普通门诊的日常。协和医院这头,门诊排队人数也不超过20个,大多是做核酸检测。

    老高这天把CT片子给医生看了,还有一点阴影,但核酸检测早已是阴性。轻症的妻子则是在社区安排下来开点药,解放大道上的发热门诊,是老高两口子的救命处。在被改造成留观室的体检中心里,老高曾经坐着输液的走道,一眼望到头也没个人,连大厅也是空的,只有角落里坐着两个人。

    作为最早的一批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发热门诊也曾一度被挤满,甚至连急诊中心也收治很多发热病人。2月23日下午,中南医院曾经爆满的发热门诊已经转移到急诊区域,并单独做了区隔措施,大厅内显得空空荡荡。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半小时内,只有3位患者前来就诊,医护人员数量比患者要多。

    武汉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从1月下旬高峰期的500人/天降至2月中旬平均50人/天。

    此外,2月下旬,记者走访武汉市第七医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协和江北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看到,发热门诊虽然都开着,但也大多被围挡隔开,就诊者寥寥。在这些发热门诊,都有来自各个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设点对接,患者进入医院和诊疗结束之后都有专人登记安排,同时也避免跨区就诊和确诊病人自行离开。

    也有发热门诊先后关停,除了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院已经没有发热门诊,蔡甸区发热患者只能去蔡甸区人民医院(暨协和江北医院),此前该区曾有4家医院设有发热门诊。

    不能放松警惕

    为了做到应收尽收,武汉开展了集中拉网式大排查。2月21日,武汉市临床诊断、疑似、发热患者、集中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核酸检测存量已全面清零;从2月22日开始,武汉市计划对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做到日清日结。

    武汉从一床难求终于熬到了“床等人”。武汉市卫健委数据显示,2月25日,全市定点医院开放床位24378张,已用床位19425张,空床位5024张。

    随着疫情防治从无序走向有序,武汉每天的确诊人数开始从四位数降到三位数,医院外面不再有蜿蜒排队的人群,发热门诊的号也不再秒光。

    孙佳告诉记者,现在汉口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人数,已经比高峰期时下降了一多半。“无论是门诊、留观室还是住院部,目前基本都可以满足前来就诊患者的需求。”

    “虽然情况还有些复杂,也不排除以后复杂持续作战的可能,但可以肯定地说,最艰难的局面已经过去了。”袁莉介绍,2月8号,协和的门诊接待量从500左右下降到了每天200到300人。最近一周时间,降到了每天200人以内,看到了一个很明显的下降趋势。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留观人数的显著下降,说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武汉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门诊医务人员对记者表示,现在有些医院关闭发热门诊、大部分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数降低,但还不能过于乐观。门诊人数下降与多方面有关,现在所有发热病人都必须先经过社区,再由社区联系医院就诊,不是像最开始一样排队。“我们不能完全以医院发热门诊的情况来作为评判指标,认为疫情已经到了好转的阶段,还要正视病毒的变异性。”

    “现在仍不可掉以轻心,还存在很多隐患。”李勇坦言,“之前没有床位自行回家居家隔离的病人,他们到底好没好?还有的患者,虽然已经没有任何症状了,但他可能还有病毒传染性。对这种潜在的风险,不能放松警惕。拉网式大排查还可以再多进行几次。”

    “同时,也出现过符合标准出院,观察14天又是阳性的情况。“李勇提醒道,“这个病毒确实很难缠。所以别人说这个病毒是‘流氓病毒’,不可放松警惕。”

    (应采访对象要求,小桃、谢迅、孙佳、周迪、杜乔、老高、郭飞、李静为化名)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湖北上市公司战“疫”:复工难、资金难,但自救在路上

    下一篇

    15省份公布投资计划 总规模超24万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