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抗疫,让我们看到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实,也看到了中国特色宅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每经特约评论员 劳帼龄
(劳帼龄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经济带来冲击。就正如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所说:“疫情造成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线下生产销售困难、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不畅、到期债务或还贷压力绷紧、产业发展不景气、经营预期悲观等。”
因为新冠肺炎的强传染性,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因而线下业务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不少线下行业甚至“停摆”。恒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餐饮、旅游和电影等行业。春节档电影颗粒无收,餐饮业7天损失5000亿元零售额,旅游收入也同期相比锐减。
但从消费而言,很多需求并不是就此消失,只是延期了,等待疫情结束后自然会释放。还有些消费则是转变形式了,由线下转到了线上,如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减少办公室人员聚集的远程办公,无法亲临健身房转而在家锻炼的网上健身,成为2020最强春节档的网络游戏,两个月前还在遭受寒冬如今却全民抢菜的生鲜电商,为帮助产品销售再次火爆的直播……总之,闷在家里的抗疫,闷出了宅经济的逆势上扬。
必须指出的是,与早年简单定义的“宅男宅女”不同,如今的宅经济,并非只是早年的宅在家里追追剧、刷刷屏,仅仅休闲娱乐那么简单。今天的宅经济是居家生活、居家娱乐,还是居家办公、居家工作,宅经济的周围,带动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甚至带动的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宅经济快速崛起生鲜电商强势回归
受疫情影响,全国消费者几乎同时开启了“宅”模式。受此影响,电商成为主要消费渠道,见证了“宅经济”的快速崛起。
“民以食为天”,为防疫安全减少去菜场和超市之后,网上买菜引发了全民“抢菜”热。春节防疫期间,生鲜电商交易量暴涨350%。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生鲜蔬菜,生鲜电商成为了“宅经济时代”的最典型代表。
每次大事件的背后,都孕育着商机,2003年的非典,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顺势创立了淘宝!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保守的估计也得持续3个月。而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掉同样是非常困难的。
疫情突袭,宅经济对于提供到家服务的生鲜电商来说,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宅经济倒逼创新推动新行业等发展
一边是宅经济带来的火爆订单导致生鲜电商企业人手紧缺,一边是疫情下无奈关门的餐饮业员工空闲。2月3日,盒马与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即青年餐厅)等达成合作,疫情期间,云海肴和青年餐厅部分休业员工经过面试、培训、体检和确认劳务合同后,进入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和餐饮等服务。由此,“共享员工”这一原本根本不可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在疫情时期诞生了。
疫情下的宅经济还加快了非接触式快递外卖服务的改进,快递柜、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等概念也在抗疫的特殊时期“火”了起来。
国家邮政局在2月6日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积极推广定点收寄、定点投递、预约投递、智能快递箱等模式”。年后股市,快递柜概念股中的智莱科技(300771,SZ)、新北洋(002376,SZ)、三泰控股(002312,SZ)等均迎来喜人涨幅。安信证券研报也显示,快递柜产业链将迎来中长期利好。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宅经济,还进一步培养了消费者外卖、商超宅配的消费习惯,同时不少老字号餐饮也加入到了这一队伍中来,进而加速了即配行业的发展。而即配行业,拥有的是千亿市场,将是继电商快递后又一成长性的物流细分领域。
宅经济下的生活拉动烘焙产品增长
根据美团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今年春节因居家防疫不出门,美团外卖上烘焙类商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并带动酵母/酒曲商品销量增长近40倍,饺子皮销量增长了7倍多。很多人在假期“宅”在家中蒸馒头、烤面包、包饺子,包括还有在朋友圈里的各种“电饭锅蛋糕”。
表面看来,这几乎只是一次无聊打发时间的全民大厨热,但也无意中激发了大家动手体验的乐趣,而且在它的背后,带动的将是烘焙课程、小家电等一系列周边产品的增长。若能因势利导,即便疫情结束,生活回归平常,或许这种乐趣还会延续,由短期的爆发转变为长期的爱好和对生活的调节。
宅经济下的学习在线教育迎来高潮
随着疫情持续,全国多地大中小学陆续宣布延迟春季开学。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号召各地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随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几乎所有在线教育企业都加大了推广力度,通过免费赠课方式拉新。同时,在线教育平台,甚至与在线教育有关的电子设备销售也带出了一波高潮。
抗疫时期为安全起见,同时也为了缓解线下门诊压力,互联网医疗成为了“战疫先锋”。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开展在线咨询以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缓解线下门诊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远程看病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宅经济下的工作居家办公成新模式
疫情之下,成千上万的企业开启居家办公,带火了居家办公新模式。比如,一些开发“云会议”等APP的企业,进入大规模客户“收获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随着居家办公相关产品的需求提升,也会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宅家抗疫,也带火了电商直播。电商直播起步于2016年,2018年的双11初显峥嵘,到了2019年则是井喷式增长。天猫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双11期间淘宝直播成交近200亿元,超过50%的品牌商家投入到直播卖货中。但让大家想不到的是,电商直播成为疫情之下传统行业转型与自救的又一场“及时雨”,直播主厨、美妆、菜农、健身,甚至直播卖房、卖车,“全民直播”摁下了宅经济的加速键。这是在疫情影响下,居民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企业顺势而变适应“宅经济”的生存之道。
宅经济展现韧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必须承认,与以往的“主动宅”不同,这次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无奈“被动宅”,宅经济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因而也不免担心,疫情结束,生活如常,宅经济是否还能持续下去?能否从爆发的需求转为长期的需求?
首先行为心理学有关习惯的研究已经给出了答案,有些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但更重要的是,宅经济作为应急之举的背后,是这些年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下的基础,是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对于企业、消费者,对于市场的培育,在特殊时期展现了其强劲的活力,而且这种活力不会因为疫情的过去而消失。
根据麦肯锡的测算,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也就是说,线上消费并不是对于线下消费的完全替代,同时也在创造新消费。
正是因为有全民的参与,有数字化打下的基础,有各行各业的渗透,还有一批这些年来全场景布局的企业,能够迅速洞察消费趋势,协调双线业态比重,重点发力线上场景,同时协同线下业态,所以中国“宅经济”的面并不“窄”,中国宅经济在抗疫中走出了自己的“宽广”之路,也让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特殊时期展现出了强劲的活力。
值得庆幸的是,在举国努力之下,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已得到一定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虽然整个经济运行受到了显著影响,但基于体制优势、大国优势的承压能力,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无论是贸易摩擦带来的风浪,还是新冠病毒掀起的狂飙,都无法掀翻中国经济的大海。疫情让人不得不宅在家里,而宅带动了网络经济的火爆。宅家抗疫,是对中国互联网电商20余年发展进行的一次大考,而作为阅卷人的全国老百姓,通过这次大考,看到的是宅在家里的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实,看到了中国特色宅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正是这种在艰难时期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和活力,让我们对疫后的经济复苏有信心,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有信心。
封面图片来源:劳帼龄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