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嘉伟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重卡行业,除造成工厂自身停工停产外,诸多行业的大面积停滞,导致重卡需求减少,亦令重卡行业受到“二次伤害”。
“保守预计影响行业产销15万辆左右。”陕汽控股董事长袁宏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但我们认为,疫情过后重卡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也始终对国家经济稳健发展保持乐观。”
可以说,保障经济运行平稳,是对抗疫情的“第二战场”,目前,陕汽控股旗下各工厂也正在有序复工。
而在对抗疫情的“第一战场”,陕汽控股亦有参战。其此前拿到临时的医用护目镜生产资格并开始生产,产品直接投放于陕西省防疫一线。
转产医用护目镜
疫情当前,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转产医疗防护物资。在陕西省政府召开的防疫物资采购专题会议上,陕汽控股也主动请缨,承担了医用护目镜的生产任务。
谈及此次转产,除了国企的责任担当外,袁宏明表示,也是陕汽控股的实力所在。“我们虽然没有生产过相关产品,但护目镜和汽车某些零部件在技术和工艺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不增加新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探索和延伸,让我们可以以最快速度,缓解疫情防控一线之急。”
在接到任务后,袁宏明第一时间召集公司技术、工艺、生产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方案,分头攻坚模具、注塑等工艺细节,落实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仅2天时间就完成了生产护目镜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成功装配护目镜样品。
经陕西省食药监部门的检验,陕汽牌护目镜达到防疫标准。
但陕汽控股的转产也并非毫无障碍,“防雾镜片板材目前比较缺乏,除了得新找供应商外,物流方面也不是很通畅”。据袁宏明推算,如果原材料供应充足,护目镜的产量将达到每日4000只左右。
陕汽所产护目镜由政府调配到防疫一线,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线防疫物资紧张的局面。
或影响15万辆产销
对于诸多企业来说,抗击疫情的“战斗”发展到现阶段,除了企业根据实力转产防疫物资外,复工复产也迫在眉睫。
但作为工业企业、建筑企业的“服务商”,此番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仅是重卡企业自身停工停产,也导致其他行业的需求减弱。
袁宏明表示,如与2003年的“非典”相较,此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更甚。“主要是17年来行业供应链交织程度更高,细分市场更具体,与‘三驾马车’的相关性、渗透率更高,因此受影响程度和波及面也更广。”
袁宏明以重卡行业的主要产品为例,逐个分析。例如牵引车方面,受煤炭运输、砂石料运输、港口运输、危险品运输等影响,换车需求将延缓。自卸车方面,主要受建筑与基础设施施工的影响,“虽不少地方政府都在修建临时医院,但并不足以支撑需求”。载货车方面,绿通、零担运输等与基本生活需求高度相关,运力需求基本持平,但受普货等运力需求过剩等综合影响,新增购车需求可能不足。
去年底,解放、潍柴等各家企业均对2020年行情作出预测,一汽解放判断,2020年,中、重卡市场需求预计在120万辆以上;潍柴则判断重卡行业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销量在110万辆左右。
陕汽控股方面给出的预测则是,行业总销量预计不低于100万辆,且未来3年重卡市场仍将保持在100万~110万辆规模。
而受疫情影响,袁宏明下调了原本的预期,“今年重卡行业,全年市场容量预计100万辆左右,同比下滑12.9%,保守预计影响行业产销在15万辆左右。”
与上下游企业共克时艰
不过,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目前重卡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也并非没有转机。
“除了财政贴息、信贷方面的帮助外,国家和各地区若能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加大交通运输、医疗设施等行业投资,疫情过后迅速释放需求,将很快使重卡行业回到疫情发生前的正常水平。”袁宏明表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陕汽控股销售各类重型货车17.7万辆,排名全国同类企业第四。
陕汽控股的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上下游企业来说,如何渡过难关,除了自己尽快复工复产外,也寄望于陕汽控股自己。
作为国家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基地,也是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地区,陕汽控股有多达70余家供应商在此。
“对于湖北地区的供应商,我们将对受影响严重的予以资金支持,并对具备复产和供货的企业,优先对接采购业务,优先份额支持;对供应商防疫物资等各种需求,我们也将主动积极协助和支持。”袁宏明表示。
而陕汽控股旗下的商用车公司提出无论湖北供应商延期复工到何时,公司都不会降低供货份额,并在湖北省各市区政府发文可以复工起三个月内,所有供应商挂账当月全额付款,为迅速复产提供支持。
至于下游经销商方面,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复工率约20%~30%。“我们销售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譬如,延长车贷还款时限;取消或放松相关考核指标,减轻经销商压力;引导和强化线上推广、线上成交;加快组织排产、送车,全力保障市场需求。”
对于上下游企业来说,陕汽控股的诸多举措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而更好的消息是,陕汽控股的复工正在有序进行。
袁宏明最后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协调解决关联企业同步有序复工,国内各地高速出入口对生产性物资予以正常放行。同时制定有效措施,保障产业链相关业务和服务人员正常进出西安和企业。对中小规模、科技型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融资、财税政策支持,降低用工成本,等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