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徐豪
今日,一条“78%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2月9日,在湖北省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表示,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以后长点心吧,别再吃了”“拒绝一切野味,希望严惩严办。”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在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有报道称,华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请问如何看待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发现对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的防控有什么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回答称,看到这个报道,穿山甲有可能是潜在的中间宿主,但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报道称发现穿山甲分解的毒株与感染人毒株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它可能是一个基因或者某个基因判断,或者整个全基因组的序列相似性,如果是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都达到99%,这个意义就比较大。
比方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教授最近证实了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与云南的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达到96%,如果穿山甲达到99%,参考价值就更大。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因为它本身就是野生的,应该在野外。同时,更不能吃野生动物,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所以我们今后应该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 陈焕春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陈焕春介绍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引发争议。
随后,陈焕春在9日晚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此前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存在口误。
陈焕春说,相关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存在相关性,但并不相同,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
据第一财经,9日晚间,钟南山院士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但不是同一种。
钟南山表示,SARS冠状病毒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专门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它(与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一回事,这两个(病毒)是两回事,“2019(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另外一种病毒,都是属于冠状病毒。”
食用野生动物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危害?这组案例触目惊心。
据央视新闻,2018年3月以来,江西的李先生多次出现突然晕倒、口吐白沫、肢体抽搐等症状,回家休养后,情况仍不见好转,接连两次被诊断为脑梗死。
日前,他辗转来到广州治疗。经过医生诊断,发现了令人吃惊的真相。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五科主任医师樊雁峰:影像提示脑子里有一个虫洞,我们考虑这是一条活虫,目前已经接近功能区了。幸亏他来得比较及时,再晚点,虫子爬到功能区进行破坏以后,他的对侧肢体功能基本上就不会恢复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医生在唤醒麻醉下为李先生实施了手术,掀开肉芽肿组织后,看见一条白色的长条状活虫在李先生的脑内蠕动。最终,一条长达11厘米的裂头蚴被医生“擒住”,“虫窝”也一并被端走。好端端的,李先生脑里怎么会长虫子?
20多年前,李先生曾在广东沿海一带打工,在朋友劝说之下,曾经试过生吃蛇胆,怀疑因此感染了寄生虫。
李先生:就这样生吃,当时不知道,他们说吃了治百病。以后再也不敢吃了,治病花了这么多钱。
无独有偶,浙江一位28岁的小伙,16年前开始出现癫痫、头晕症状。经诊断,他的部分脑组织已被寄生虫“吃掉”,造成不可逆性损伤。而感染寄生虫的原因,是从他7岁起,常年打猎的父亲就喂他生吃五步蛇胆,连吃了5年。
不少人觉得越稀奇越补,因此“吃野味”才如此受欢迎,美其名曰“进补”。但医生和营养学家说,“吃野味”不仅补不了身体,还有可能吃出病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王轶:野生动物买来就加工,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它含有哪些潜在的、未知的病原体或者毒物,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存在很大风险。
据新华社,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我国有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98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08种,还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591种以及昆虫120属所有种等都纳入保护范围,禁止包括食用在内的上述所有行为。
穿山甲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是,包括蝙蝠、鼠类、鸦类等约1000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未列入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范围。
“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防疫的范围规定,针对的是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说,虽然蝙蝠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是“自由之身”,在动物防疫法中却处于模糊地带。由于缺乏相应的检疫规程等因素,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实施检疫。
专家表示,很多野生动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可能危及人类健康的隐患。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溃。
值得注意的是,“野生动物”这一概念,不仅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还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动物。而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仍面临检疫等现实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动物疫病防控是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责。但由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情况复杂,防疫检疫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监管到位。检疫缺失的现实下,的确很难说,用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是安全的。
2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林草局、药监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不得为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发布广告及提供交易服务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