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易启江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不能正常运行。连日来,为保障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发挥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省市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帮扶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山东、江西、海南、重庆、黑龙江、辽宁、浙江、福建、江苏等多地都出台了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举措。
就在2月7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明确疫情期间未能按时缴存公积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受严重影响的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等。
浙江瑞安出台了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十二条政策意见,指出企业受疫情影响产生重大损失,可申请房产税额10%减免。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出台的扶持措施各有侧重,但涵盖全面,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减轻税费负担、加大稳岗力度、降低运营成本等多方面的举措。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记者注意到,在多数省市印发的帮扶举措中都把加大金融支持放在了重要位置。
其中,北京市明确要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问题。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为相关企业做好续贷服务,努力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启动线上续贷机制。
山东在强化金融支持方面推出了6条细化举措,包括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降低企业担保费率、加强应急转贷基金使用、实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等。
除了明确对受疫情影响、授信到期还款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外,对国家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020年新增的企业贷款,中央财政已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50%给予贴息;对省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省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5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此外,重庆、海南、江西、河北等多个省份都对明确了具体的金融支持措施。
不少专家认为,减税降费对于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就发布了关于加强落实税务支持政策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税务十条”。
其中提到要着力支持小微企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酒店行业企业和其他未能及时充分复工复产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辅导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
同时,对纳税人因疫情影响纳税确有困难的,依法合理予以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因疫情影响的“定期定额”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定额,或简化停业手续。对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依法准予延期申报;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依法准予延期缴纳税款;对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予加收滞纳金。
河北省2月4日印发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对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可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苏州、湖州、福州等城市也纷纷对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
在这方面,苏州、宁波等不少城市推出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阶段性延长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稳定企业劳动关系、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就业服务等细化的举措。
以上海为例,2月4日,上海市人社局、医保局、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减轻企业负担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0年,继续对不裁员、少减员、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返还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
同时对因受疫情影响,对本市社会保险参保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未能按时办理参保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业务的,允许其在疫情结束后补办。参保单位逾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向本市社保经办机构报备后,不收取滞纳金,不影响参保职工个人权益记录,相关补缴手续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
宁波也明确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对于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50%。
在这方面,北京、河北、安徽铜陵、山东等不少地方推出了诸如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增设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补贴,缓解企业用能成本压力等措施。
2月2日,苏州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其中明确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同时,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山东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气、用水等,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缓缴的各项费用。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措施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十分必要。
首先,对零售消费、交通运输、旅游酒店、娱乐餐饮等受损较大的相关服务业的小微民营企业,制定中长期减免、延期缴纳税费,包括企业的增值税及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部分政府性基金、社保、五险一金等,加大和定向补贴力度,能够降低企业日常经营负担。
其次,各地还应更多采取市场化措施,针对部分历史经营业绩良好、但短期受疫情影响而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保持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引导市场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同时,财政部门可加以配合,为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的财政贴息。
再次,还可发放指定行业、特定地区的消费券。对受损严重的特定行业、重点地区的特定居民,如老年群体、学龄前儿童、城市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等,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提振短期消费。
第四,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将稳就业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疫情过去之后投入更多财政资源,对受损的中小企业加大力度开展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需求、适应网络消费、在线服务、宅经济等新型行业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劳动者得到充分社会保障,甚至提供临时性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尽最大努力安排其尽快就地寻找再就业的机会。同时,在确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对劳动制度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
在王军看来,除了各地政府的政策措施外,中小企业自身应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积极寻求更多自救方式:一是尽快收缩线下业务,压缩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控制非必要现金支出;二是积极发展线上业务、拓展收入来源,借助创新技术手段,努力向非接触经济、宅经济等转型;三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四是寻求被并购的机会。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