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中山三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宇麒:心理压力大 团队里过半人靠安眠药入睡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07 01:23

    每经记者 方京玉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中山三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宇麒曾参与过17年前的SARS支援治疗,此次作为中山三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由他带领的支援队伍被派往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有5公里的汉口医院。周宇麒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刚到汉口医院时,原来的医护人员已经持续作战好几个星期,非常疲惫,呼吸科已经成为情况比较严重的病区。

    “这次医生没敢派太年轻的过来,但护士年龄都比较小,每天面临的是一些生离死别的事情。”周宇麒表示,“而且我们治疗的病人中有一些是汉口医院原来呼吸科和ICU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肯定大,团队里超过一半的人需要靠安眠药入睡。”

    病人所需氧气、丙球依然短缺

    近日,周宇麒结束当天的值班工作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约40分钟的电话专访,此时距离广东驰援武汉医疗队进驻汉口医院已经超过一周。电话另一端的周宇麒声音沙哑,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容易引起上火,现在支援队伍里不少医护人员每天靠冲服清热茶舒缓。

    “最开始我们是和海军(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一起接管汉口医院的,但现在火神山医院开了后他们就开拔过去了,汉口医院原来的医护人员在协助我们熟悉流程后现在去接管新开的病区。现在我所在的病区全部是广东医疗队负责,我们把医生分为8组值班,分成上午、下午、上夜、下夜四个时段,每次值班6小时。护士每次值班4小时,因为防护服确实不能穿太久,护士经常接触病人跑来跑去的,他们的值班周期就会短一些。我们病区现在有79个病人,包括危重16个、重症48个,其余是轻症,病人是满了的。”周宇麒告诉记者。

    从2019年12月开始就有被感染患者陆续入院,今年1月2日汉口医院正式成立隔离病区,专门收治当时有过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的病人,而在当时新冠肺炎还被称作“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1月7日,经全基因组定序最终认定了“新型冠状病毒”。

    1月25日,因新冠肺炎超负荷运作数周的汉口医院医护人员迎来了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周宇麒回忆:“一来这里就发现当地的医生已经非常疲惫了,呼吸科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医院的条件比较简陋,患者的隔离、医生的防交叉感染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原来让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缓冲区很窄,还没有灯。我们刚开始的前期工作就对这些进行整改,改进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想办法扩大缓冲区,把灯装上,再把隔板做得更好一些等,院方也非常配合。”

    周宇麒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缺氧比较明显,汉口医院因为先天条件所限,中心供氧流量没办法增大,所以就找了十升左右容量的氧气瓶给患者供氧,驱动呼吸机、高流量湿化等,后来又在后方征调了制氧机。

    此外,他表示,在治疗中用来给病人提高免疫力的丙球供应捉襟见肘,医院已经开不出来了,只能靠患者自己去买。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患者可以买到,但是有一些还是买不到,只能说暂时对治疗的影响不会太大。

    物资为什么还是短缺

    “你也了解到协和那边的情况,都要用垃圾袋当鞋套,这个我们也快了。”在被问到医护人员防护物资问题时,周宇麒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笑称,“医院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消耗很大,因为不仅仅是医疗的消耗,还有其他人员的消耗,一些物资只能按天发。现在只能基本保障医护人员在隔离区内有防护服、护目镜、N95。”

    “SASR的时候防护措施是很简陋的,医护人员可以说是‘土法上马’,但那是17年前的事。17年前SASR时医护人员是怎么做的?所有东西都不是一次性的,都是反复消毒使用的,口罩是纱布,防护服也是一般的布制手术隔离衣,多穿几层,鞋套也是布的。为什么当时用纱布口罩?因为用不起N95,17年前我们还不是那么有钱,N95太贵就只能反复消毒纱布口罩使用。那时候我们土法上马,还不是照样扛过来了。现在我们有保障了,既然条件更好一些,就尽量还是给医护人员更好一点的保障。”周宇麒表示。

    作为武汉市最早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汉口医院与金银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共同经历了最早的患者收治工作。据了解,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第一梯队,汉口医院等院方医护人员在新型病毒类型尚未确定、传染性未知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最早期的救治工作,进行了数周的高强度运转。而等到周宇麒等医护人员作为第二梯队赶赴汉口医院时,等待他们的是140多名病毒感染者以及疲惫的医护人员,而且原有医护人员中已经有人被感染。

    周宇麒告诉记者,他们亲眼见到了汉口医院本身的ICU医生、护士在救治过程中被感染,现在广东医疗队救治的患者中就有原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现在我们的团队里还没有出现被感染的情况,但是也有些担心,因为病毒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后面怎么样也就不好说了。但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职业操守不允许我们有退却的想法,只能往前冲。”

    “现在我们每个医生上班的时候要面对20个患者,医护人员体力消耗蛮大的,我们尽量保证大家休息。最主要的是精神压力大,护士团队比较年轻,年龄最小的刚毕业只有22岁。因为每天面对的都是重症或者生离死别的事情,对于防护上也有一些担心,一半以上队员都需要服用安眠药,我作为领队也会想办法帮大家舒缓压力,坚守每一天。”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关注北上广深疫情:春运返程高峰快到了,一线城市如何应对?

    下一篇

    每经对话战“疫”一线医生:我只有往前冲,没有后退的余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