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防疫神器”红外测温仪需求约6万台,资金抢筹大立科技、高德红外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04 23:23

    2月4日,国内3家生产红外测温仪的上市公司股价暴涨。公司也回应了市场关切。高德红外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原材料充足。备产1.5万台,预计2月10日之后达到每天1000台的产能。大立科技董秘范奇则表示:计划在供应链稳定后,产能提高到5000台。产品有两种。

    每经实习记者 朱成祥 每经记者 孙嘉夏    每经编辑 文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全国总动员的“防疫战”中,红外测温仪(或称之为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查设备)是防疫人员手中的重要工具。

    在A股市场,红外测温仪生产企业也开始受到资金的追捧。2月4日,国内3家生产红外测温仪的上市公司股价齐刷刷暴涨,截至收盘,大立科技(002214,SZ)涨停,科创板公司睿创微纳(688002,SH)大涨13.05%,高德红外(002414,SZ)午后发力,当日上涨9.65%。

    资金抢筹

    2月2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曾提到,目前为止收到各地各方面对红外体温检测仪(即上述红外测温仪)的需求大概2万台,手持式是30余万台。工信部预计,整个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概6万台,手持式约55万台。

    由于国内红外成像市场较小,因此尚未有较权威的市场份额数据。据睿创微纳招股说明书(注册版)显示,国内红外成像企业主要包括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等。

    资金层面,2月3日就有机构开始抢筹大立科技。龙虎榜信息显示,2月3日,三家机构共计买入大立科技约7290万元。

    此外,融资融券信息显示,大立科技至4日时融资净买入6428.99万元,净买入额两市排名第18,连续5日净买入累计1.64亿元。

    在2月3日A股一度出现超3000股跌停的背景下,大立科技开盘便迅速涨停。2月4日,大盘暴涨时,大立科技已收两连板。

    消息层面,1月29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组织大立科技等3家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手持红外线测温仪生产企业尽快向疫区供货,支援疫区前线。

    2月4日,A股另外两家红外成像仪生产企业也开始受到资金关注。当日,高德红外、睿创微纳主力净流入分别为9463万元、3396万元。

    关键是产能

    可以看出,红外成像仪的需求量明确。考虑到即将到来的企业复工、学校复课等,上述3家企业的订单是否还会增加?

    在互动易平台,也有投资者向高德红外提问:“很快学生面临开学,即将需要大批的红外测温计,请问贵公司做好准备了吗?现在学校都买不到,还发动家长找门路购买。”

    当下,在防疫大背景下,原材料运输以及上游零部件采购等考验着上述三家企业的产能。特别是高德红外,其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均位于武汉。

    1月21日,高德红外微信公众号文章提到,公司董事长黄立表示:“力保半个月之内完成500到800台体温筛查产品的生产任务并交付使用!”

    2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产能状况致电高德红外,其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备产1.5万台,预计2月10日之后达到每天1000台的产能。”

    对上游零部件供应是否充足,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探测器芯片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储备量完全可以满足现在的需求。另外,武汉疫情之后,国务院也将公司列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单位,上游企业快速响应,帮助解决原材料问题,所以说原材料是充足的。”

    在物资运输方面,高德红外在互动易平台表示,相关部分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公司物流运输不受影响。除了供应湖北省内,高德红外甚至向省外供货。2月3日,高德红外表示,在满足湖北省内疫区需求的前提下,公司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告警系统产品在省外销售占比远过半数。

    关于产能问题,2月4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采访了大立科技。公司董秘范奇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日产能稳定在100台左右,月均大概3000台,计划在供应链稳定后,提高到5000台。产品有两种,单品价格主要取决于探测器分辨率,不同场景配备的不同镜头等等。”

    另外,大立科技方面还表示,公司目前产能充足,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提高产能,当地省经信厅还向公司派驻了驻厂干部,帮助公司协调相关部门和供应商,确保供应链的持续稳定。

    1月21日睿创微纳公告称,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红外探测器、机芯组件及红外热像仪,用于人体体温筛查的产品往年销售占比较低,且非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上述产品的在手订单金额较小,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不大。对此,记者2月4日致电睿创微纳,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热评|给予更多政策优惠 助汽车业渡过难关

    下一篇

    战“疫”实录丨“早发现、早诊断”仍是难题,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之困如何纾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