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人士表示,从年报预告来看,相比2018年,2019年商誉减值计提的行业和公司分布更为集中,单个公司计提金额在上升,但整体减值规模尚未出现超过2018年的趋势。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何剑岭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年报预亏的上市公司中,资产减值尤其是商誉的减值成为重要原因。有机构人士表示,从年报预告来看,相比2018年,2019年商誉减值计提的行业和公司分布更为集中,单个公司计提金额在上升,但整体减值规模尚未出现超过2018年的趋势。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2019年某些行业某些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爆雷”之声仍然不绝于耳。其中,资产减值尤其是商誉的减值又成为重要因素。
例如上述A股“亏损之王”*ST盐湖,其亏损主因就在于“初步测算预计资产处置损失约417.35亿元”,主要是公司投资的循环产业的减值——公司打算建立占地面积70平方公里的循环工业园区,产能包括氢氧化钾产能50万吨/年、一期碳酸钾7.2万吨/年、硝酸钾40万吨/年、金属镁10万吨/年、PVC126万吨/年等。而想“靠一己之力吃成一个胖子”显然太吃力,不但公司的钾肥主业利润被消耗,还要背负巨额融资压力。
爆出巨额资产减值的不止*ST盐湖一家,光是1月30日晚间,就多家公司公告因商誉减值造成巨亏。如ST银亿公告称,由于商誉减值35亿元~43亿元,预计2019年亏损48.5亿元~59.5亿元;誉衡药业因商誉减值25亿元~27亿元,预计2019年亏损达到24亿元~26亿元;北京文化因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7亿元~14.7亿元,预计2019年亏损将达到19.5亿元~24.5亿元。此外,之前众泰汽车、万达电影等也爆出超50亿元的商誉减值金额。
上述大型券商策略团队负责人指出,2017年和2018年,商誉减值“爆雷”大潮已经出现了两轮,但目前而言,很难说已经完全“出清”了因历史原因累积的商誉。
她表示,从整体来看,2018年年报商誉减值损失上升,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下降到3.2%,低于2017年的比例3.5%,与2016年持平。2018年商誉余额达到近1.31万亿元,绝对值仍高于2017年的1.305万亿元,很难说已经完全“出清”了因历史原因累积的商誉。2019年业绩“爆雷”依然不断,如果把截止目前(2020年2月1日)的2019年报预告及商誉减值情况,与2018年年报做个对比,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一是2018年商誉减值损失集中爆发出现在商誉余额超过5亿元的公司。从2018年与2019年该类企业商誉减值情况对比来看,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企业的范围在缩小,但平均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金额在上升。2018年565家商誉余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中有290家计提商誉减值,计提的公司比例达到51%,商誉减值损失计提共达到850亿元,平均每家计提2.93亿元。2019年588家商誉余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中,目前有365家披露年报预告,其中104家预计计提减值损失,计提公司比例28%,低于2018年的51%,但平均每家预计计提8.46亿元商誉减值损失,共达到879亿元。
二是从商誉减值占比居前的行业来看,行业景气是影响商誉减值损失计提的重要因素。2018年年报中商誉减值集中在传媒、机械、计算机、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这前五个行业商誉减值占全A股比重达到63%。2019年年报预告中商誉减值居前的五个行业为传媒、汽车、计算机、医药、机械行业,五个行业商誉减值占全A股比例达到68%。行业景气的变化导致各行业商誉减值计提占比出现变化,占比提升最多的行业为医药和汽车,占比下降最多的行业为机械和家电。机械行业在全A股商誉减值损失占比从2018年的11.5%快速下降至2019年的7%,而汽车行业占比从2018年的2.9%上升至2019年的7%。
从年报预告来看,相比2018年,2019年商誉减值计提的行业和公司分布更为集中,单个公司计提金额在上升,但整体减值规模尚未出现超过2018年的趋势,这有待年报预告、年报披露的进一步验证。但2013年以来积累的商誉余额不会随着近三年的减值计提被“出清”,甚至商誉减值清零也并不是业绩“爆雷”的终点,企业仍可能继续计提各项资产减值。经济整体景气的复苏企稳、微观企业经营改善、并购企业业绩兑现,才是企业“消化”商誉减值压力的重要支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