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公众佩戴口罩也不必随时换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张蕊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郑直 王嘉琦
截至1月29日15:14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6041例,死亡132例。
1月29日15:00,国家卫健委举行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摄
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500万人离开武汉”的话题,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回应表示,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不是武汉人。隔离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单独居住
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
春节假期临近结束,马上迎来返城潮,该如何降低降低春运返城潮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全力降低春运返城潮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目前各地有关部门都和专业机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了一系列通知和技术指南,强化对防控工作的指导。国家疾控中心编写了公众预防的指南,设置了6个常见的、可能遇到的场景,提出了个人疫情预防的建议。
冯子健指出,建议从离开疫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的健康状况监测,每天要做2次。社区卫生工作者可能会和这些返城的人员进行联络,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变化。
他强调,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了解返回地的发热门诊的发布,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摄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而不是武汉人
此前,据武汉市发布会上消息,有500万人在春节前离开了武汉。那么,如果社区有武汉而来的人该如何进行防控?
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表示,要明确的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所以在当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条件下,控制潜在的传染源,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
吴浩表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咨询、随访,指导居家监测和知识防护,同时利用线上的咨询解决心理焦虑疏导。通过家庭医生对发热的患者、疑似患者进行全面的、分类分层的有效排查和分流,减少居民盲目到医院就诊,检查交叉感染性,让科技能够助力防控。
同时也明确告知民众,有问题有症状可以及时咨询,在专业的引导下由家庭医生合理指导就医。吴浩表示,这些措施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隔离、居家观察是防控的必要环节,同时他们也能得到辖区地方政府以及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温暖。
“总的来讲,我们认为隔离观察不是隔离交流,我们的目的是隔绝疫情,但不是隔离真情。”吴浩说。
口罩不必一次一换
目前在多方宣传下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下一步是不是有全民戴口罩的趋势?这是否必要?下一步是否会因为口罩使用量的增加导致一线口罩供应紧缺?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佩戴口罩首先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医务人员由于处于最高风险环境中要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护的要求佩戴符合生物安全等级、符合感染防控要求的口罩或其他个人防护设备、器材。
就公众而言,如果要到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戴上口罩。如果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散步,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的情况,也可不戴口罩,感染风险很低。
“因为这个疾病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如果没有这种情形,没有必要戴口罩。”冯子健说,但是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不管是居家自我隔离状态下,还是到医院就诊,需要乘坐交通工具,都要戴上口罩。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大家应该有这样一个风险的判断。
他说,公众佩戴口罩也不必随时换,医务人员有严格规定,使用多长时间就要更换口罩,每次照料病人和病人有接触,进入医疗红区、污染区,一出来就得把口罩换掉,再进入要换新的口罩。
现在短暂的约束
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健康生活
不少媒体报道多地出现有群众不太配合疫情防控的工作,甚至有遏制工作人员执法的行为,那么社区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需要得到大家怎样的支持和配合?
对此,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回应,早期老百姓有恐慌心理,随着疫情发展,大家已经有了危机意识,应该达成共识,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最佳、最有效的办法。
他强调,目前仍然要发挥和动员社会的全部力量进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从而实现综合性防控,才能防止疫情的输入、蔓延、输出,最终控制疾病传播。
吴浩介绍,其所在社区通过多渠道对辖区居民进行防控知识和措施的普及,旨在让居民认识到现在短暂的生活约束是自觉主动配合的防控举措,是为了今后自己和家人更好的健康生活,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实行甲类管理,只有严格照传染病法,才能进行群防群控,才能有效抑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吴浩呼吁,社区防控需要居民的理解和主动配合,希望居民和我们共同携手共建群防群控,早日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初现“拐点”?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下降17.6%,较前日减少312例
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截至1月28日24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28日0~24时,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对比1月24日以来的数据,这是春节假期以来每日全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首次出现减少的情况。
不过与此同时数据也显示,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02~2003年8月间“非典”确诊病例数5327例的数字。
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一日下降64.7%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查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数据后发现,自1月24日起,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快速增加的势头。
数据显示,1月27日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相比24日增加了近3倍。
数据来源:均来自国家卫健委
不过到了28日,情况出现了明显变化:当日各省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比前一日足足少了312例。这表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出现下降,降幅达到17.6%。
备注:1月20日及21日新增及现有疑似病例均指的是湖北省以外省份报告的病例数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自春节假期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次疫情的“中心地带”——武汉市及其所在的湖北省病例数出现大幅减少。
对比27日和28日数据来看,湖北全省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在一天之内下降了35%,武汉全市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下降了64.7%。
从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数1天之内出现的明显下降来看,此前当地出台的一系列“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措施,特别是“封城”等举措,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当然,湖北一日新增840例的数据还是比此前长期以来该省通报的每日新增病例数据均值高出很多,这也意味着,“封城”措施是否完全发挥作用,还需要几天的“观察期”,绝不可掉以轻心。
有两个省份28日当天无新增病例
在湖北以外省份,情况则出现明显分化。
从“面”上看,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而从“点”上看,一部分省份28日已出现当日无新增病例情况,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省份病例继续大幅度增长。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29日上午国家卫健委的通报中首次提及“西藏出现疑似病例”,这也意味着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出现疑似病例。
此外,29日当天,有两个省份通报前一日无新增病例:贵州省卫健委通报称,2020年1月28日0~24时,该省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病例,随后,青海省卫健委也发布相同表态。
这两个省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累计病例一直处于“个位数”阶段,并未出现指数式增长的迹象。
在疫情还处于“苗头”时,贵州、青海就成功实现病例“零增长”。说明当地的防御措施起到了作用,疫情在第一时间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另一些省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上升的势头没有被遏制,这是整体数据向好背后的一个“隐忧”,显示出之前没有发病迹象的已感染人群可能进入密集发病期,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还有造成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比如说,28日当天,浙江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比前一日(27日)足足多出78例;呈现出了一波“U型”上升态势,其中温州发现病例占了大头。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指出,从武汉返乡的温州人潜伏期已过,开始进入发病期,是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能力明显强于非典
在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出现明显减少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果观察2019年12月底以来的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然相当严峻。
对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原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末至2003年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
“非典”累计病例数从0到5327例,用了将近9个月;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病例数从0(2019年12月30日首次通报病例)到5974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从上述数据对比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能力明显强于非典,需要我们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不过,对比“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率可以发现,当前疫情下的死亡率(约2.2%)仅为非典(6.5%)的三分之一左右。近期报道也显示,一线医护人员已找到了多种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明显作用的药物。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