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探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单位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黑科技”火眼金睛识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1-12 22:15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为什么有时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个人感觉的不太一致?怎样保证监测设备的数据准确?如何才能抓住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接连探访总站内水站、空气站运维状况、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等。

    在备受关注的空气站运维办公室内,几十名工作人员有序地操控着面前的电脑,每一排靠外的办公桌上都立着一个牌子,区分各自的组别,如PM2.5手工比对工作组、视频管理组、异常报警组等。

    以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依托,一旦出现人为干预、监测数据异常等情况,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之前西安及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件,相关责任人均是被该技术抓了“现行”。

    对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有某个单位试图进行数据造假,必然会造成一些站点的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因为一个城市不止一个监测站点,再配合人工检查等手段,数据造假是逃不过监测总站工作人员的眼睛的。

    “黑科技”咋抓住数据造假?

    中国环境空气监测网分为国家、省、市、区(县)4个层级,监测站点超过5000个。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1436个国家城市站的事权上收,监测点位分布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和臭氧等指标开展在线连续监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看到,对1436个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只有几十名工作人员,在此情况下,每天海量的监测数据,他们看得过来吗?会不会让一些机构或个人从中发现并利用监管的“漏洞”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回溯一下。

    2017年3月,临汾市原环保局局长张文清为降低该市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授意环保局原办公室主任张烨和临汾市环境监测站原聘用人员张永鹏对该市6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控站点)进行人为干扰。

    作案人员通常选择晚上7至11时,采用堵塞采样头、喷水或氢氧化钠中和等方式,同时或交替对临汾市6个国控站点的PM2.5、PM10、二氧化硫采样设备进行人为干扰,次日清晨清理现场后离开。

    看似隐秘的造假却没能逃过法网的制裁。最终,临汾造假事件有16人获罪。与此类似,西安监测数据造假案件中,7名工作人员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被判处一年三个月到一年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抓住上述数据造假的,正是监测系统所采用的一些“黑科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介绍,《国控城市站视频监控管理制度》制定后,要求运维机构巡检时详细检查监控视频,这对人为干扰形成了有效震慑。

    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国家城市站PM2.5数据质量分析核查工作方案,工作人员会定期开展数据质量回顾性分析,并联合科研院所启动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气象、空气质量监测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天地一体”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保障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工作,定期报送空气质量数据可信分析简报。

    陈善荣强调,涉及数据造假的,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临汾、西安等出现的数据造假事件,将来有可能还会出现,生态环境部对比绝不姑息。

    国家城市监测点位还将大增

    近年来,随着环保考核越来越严,如何短期内让空气质量数据变得好看?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想了不少办法”,其中,让洒水车在监测站点周边反复洒水,或者是让雾炮车对着监测站点喷水,都是常见的“招式”。2018年初,宁夏石嘴山环保局被雾炮车喷成冰雕,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陈善荣对“冰雕大楼事件”作了进一步回应和解释。“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关注到喷水、洒水,这些我们也都能够捕捉到。”陈善荣表示,实际上,喷水、洒水并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如果喷水湿度大了,对PM2.5数据还会有反向作用,还可能造成指数增长。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和完善。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环境监测架构,共有监测机构3336个、监测人员约6万人。除生态环境部以外,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相关监测机构也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共约5000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

    与此同时,监测市场蓬勃发展,当前社会监测机构超过3500家,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监测网络日趋完善,“十四五”国家城市监测点位数量将从1436个增加至1800个左右。

    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技术是环境监测业务化应用领域一项新技术。根据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十四五”末期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将覆盖全国PM2.5超标城市。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去年同业存单净融资降近六成 部分银行发行困难

    下一篇

    交通运输部:春运前两日共发送旅客1.41亿人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