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妙子一落全盘活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1-09 22:54

    每经特约评论员 汤继强

    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统揽全局的远见卓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审视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精华地带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有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区,东部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华北有环渤海经济区,也就是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深处祖国腹地的广大内陆地区发展一直处于相对短板。

    让人高兴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西部形成了发展质量高、发展速度快的开放性经济单元,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成渝地区,无论经济规模还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都显著增强。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和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6万亿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分别占川渝两地总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49%,2018年这一比例提升至6.6%左右。

    这样的开放性经济单元,对于四川来讲,是“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格局;对于西部来讲,就是最新确定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于国家来讲,就是“一带一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中国经济第一极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均为沿海地区,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圈,它是深入中国腹地的一个经济板块,是内陆开放的典型代表,支撑着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舞台的最前沿。

    双城经济圈的空间经济学内涵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早在1957年就提出未来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不再是单一城市而是多中心的城市群。著名的齐普夫法则揭示了由于规模效应完全补偿了边际成本递增,现代大城市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比小城市慢这一基本事实。从国际经验和全球发展趋势看,经济发展正加快从单个城市为主体向多个城市单元为主体、从单极化向多极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抓住了中国西部区域发展的牛鼻子!成渝地区的发展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是中国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生动实践。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空间经济学内涵,就在于丰富、高质、绿色、可持续的增长,通过统筹发展,有效激发成渝地区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例如,产业布局上,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再如,探索在“西部金融中心”和“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中寻找平衡点,形成“差异化、双中心”的区域金融格局,推动成渝地区金融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形成强大的辐射力。

    不确定环境下的确定性方向

    当前,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国内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搞好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从“向东是大海”式的开放过渡到“向西是高地”、“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并举”的全面开放局面。在这样的重心转变中,西向开放,南向合作成为应有之义。比如交通方面,四川的航空发展率先突破,引领四川成为开放前沿;蓉欧快铁等国际运力上升,提升了对外开放能级。重庆、四川利用内陆新通道规划建设,未来的“水陆空”齐头并进,成渝地区的现代化交通“合力”将改变西部的区位能势,使得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下成渝地区经济向好。种种迹象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使东部和西部可以实现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情况下,锚定全域开放、锚定继续开放、锚定东部西部同频开放、锚定对内对外立体开放,从而增加我们发展的确定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表明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发展的确定性。

    协同、协力、协进的美好未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圈”一画,引起高度反响。既引起内部动能的激发,也吸引了外部投资的目光。对内与对外的生产要素激活正在加速推进。

    已有消息表明,成渝两地的国资国企已经率先行动起来,着手谋划重点项目合作。而许多机构也开始谋篇布局新的西部发展,共同推动建设“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子落,全盘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妙,“妙”在中国西部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珠联璧合,“妙”在成渝协同、协力、协进,共创美好未来,最终实现四川受益、重庆受益、西部受益、国家受益。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融资租赁公司拟立新规:杠杆不超8倍 禁止5类业务

    下一篇

    朋友圈发一条保险信息被罚5000元 这样的错以后别再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