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段思瑶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简称梅赛德斯-奔驰)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梅赛德斯-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由佟湘北出任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负责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试水合资新模式
在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采取一种全新的合资协作模式。smart合资公司将采用“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新模式,双方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助力其在高端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据了解,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是全球城市出行与时尚交通的领导者。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事实上,在戴姆勒集团向电气化转型的过程中,smart成为先行者,承诺到2020年实现全面电气化,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和资源。
在电动化布局上,吉利控股不仅拥有全新一代纯电动基础架构PMA平台,还实现了多元技术路线并进,包含混动技术、纯电技术、替代燃料与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此外,吉利还与电池制造商成立合资公司,以实现对供应链和成本的把控。
“吉利控股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与吉利联手开发、生产高品质、高安全水准的全新一代纯电动车型并销往全球,将进一步提升smart全球影响力。”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曾这样评价双方的合作。
扩展smart产品阵容
smart品牌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符合汽车“新四化”的趋势,合资双方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高端电动智能汽车,也符合中国消费升级和产品迭代的大趋势。
不过,诞生于1998年的smart品牌虽有奔驰基因,在全球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但受限于规模和价格,目前smart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且盈利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8年,smart全球销量为12.9万辆,同比下滑了4.6%。2019年4月底,戴姆勒集团还宣布,由于销量持续低迷,smart品牌计划在2019年年底退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根据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多年来累计损失约40亿欧元。
虽然中国是smart品牌的第二大销售市场,但smart产品一直以进口形式在国内销售,过高的价格成为其“走量”的一大障碍。作为一款微型车,smart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在12.28万元以上。比如smart fortwo 售价为13.38万-19.89万元,smart forfour售价为12.28万-16.98万元,smart fortwo纯电动版售价为23.5万元。
有分析认为,smart引入国产后可以受益于吉利的成本控制,将为其降价带来一定空间,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尽管不少汽车厂家认为,电动化将成为微型车、小型车的一大出路,但从细分市场的表现来看并不乐观。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A00级纯电动轿车累计销量为14.89万辆,同比下滑48.5%,约占新能源车市场份额16.7%;A0级纯电动轿车累计销售3.36万辆,同比下滑15.4%,约占新能源车市场份额3.8%。
目前,smart品牌产品都属于微型车范畴,而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未来,smart品牌将向销量增速较快的紧凑型细分市场发力,不断扩展其产品阵容。
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此外,国产特斯拉已经开始全面交付,市场竞争将日趋残酷,国产smart能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截至1月8日收盘,吉利汽车(00175.HK)收盘价为15.54港元/股,微跌0.89%。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