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与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九届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式——“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中国道路与国际实践”研讨会召开。
据统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覆盖人口超过5.2亿人,领取待遇的人数近1.6亿人。2018年末,全国的基金总收入3838亿元,总支出2906亿元,累计结存7250亿元。
但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存在总体保障水平低、未形成按年调整机制等缺陷,这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在研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城乡老年居民月领养老金水平为164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18元,仅占了11%。
如何才能够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在介绍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时,符金陵表示,要结合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工作,深入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制机制问题,尽快健全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鼓励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逐步提高整体的待遇水平。
基础养老金全部由政府负担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平台,其中前者是为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提供养老待遇,后者为没有工作的居民和农村的居民提供养老保障。
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依靠企业和个人缴费参保不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因此也被业内称为具有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1年扩大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将两者进行统一,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符金陵介绍,在2009年和2011年建立新农保和城居保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尽管没有缴费,仍可以领取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对重度残疾等贫困人口,政府为他们代缴部分或者最低档次的缴费,本人不缴费也可以按月领取养老待遇。
为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国家又明确对年满60周岁、没有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待遇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月发放养老待遇。同时,政府对制度给予了特殊的补贴政策,不仅对缴费环节给予补贴,缴费档次越高,补贴越多,对养老待遇发放,也就是出口的环节也给予补贴,基础养老金全部由政府负担。
符金陵说:“据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达到3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400亿元,这种全方位的补贴模式和补贴力度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政府这种补贴,特别是对个人缴费实行补贴也是这项制度具有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性质的体现。”
社科院在报告中指出,从2009年首次确定基础养老金,到2018年的近10年时间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有两次调整,即2015年由55元/月提高至70元/月,2018年提高至88元/月。
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报告中指出,我国非缴费型养老金的待遇调整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未形成按年调整机制;不能有效抵御贫困风险;未能有效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那么,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水平是否可行,又有多大的空间呢?
符金陵说:“在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改革工作还应该及时推进。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仍显不足,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提高整体待遇水平的机制。”
符金陵进一步介绍,从掌握的情况看,由于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负担,缴费的激励作用没有产生,导致参保人大多选择了最低档次的缴费。目前城乡老年居民月领养老金水平达到164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占比还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提高基本上靠财政补助,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这是很难持续的,应该加以调整。
“我们考虑下一步的改革重点主要应放在以下两个方面。”符金陵说,一是在确保符合条件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权益的基础上,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给予广大城乡老年更高、更好的养老保障。
二是深入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制机制问题,尽快健全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鼓励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逐步提高整体的待遇水平。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也在快速推进,截至目前,19个省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委托金额达到2113亿元。根据要求,到2020年底全部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