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10月共罚款93亿,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金额明显回落,生态环境部: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2-26 00:32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各地在执法中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既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又不断转变执法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对恶意违法企业依法严惩重罚,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无心之过或能力不足的企业加强帮扶指导。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消息,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环境行政执法处罚工作答记者问。

    据了解,2019年1~10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2.45万件,罚款金额92.77亿元,案均罚款金额7.45万元,同比分别回落14.23%、21.57%和8.56%。

    针对近年来环保“一刀切”的问题,该负责人强调,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严格禁止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对企业采取“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处置措施。

    图片来源:新华社

    行政处罚案件及罚款额大幅回落

    2018年,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罚款数额152.8亿元,处罚金额同比增长32%,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前2014年的4.8倍。

    相比之下,2019年1~10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无论是案件数量、罚款金额还是案均罚款金额,均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

    对此,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反映出随着生态环境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进一步树立,环境违法案件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普遍提高,恶意环境违法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上述现象也离不开环保帮扶政策的推进实施。

    该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强化监督工作中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通知》,加强对企业整改过渡期的管理服务,组织召开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座谈会,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并起草做好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工作的指导意见。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最严环保法实施、中央环保督察启动等背景之下,历时4年多的严监管,让企业整体环境守法情况有了明显提升。在政策引导下,一些行业内原有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

    “我们看到环境投诉也出现了回落,侧面反映出企业环境守法状况的改善。”马军说,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监管有所放松的迹象。

    细化禁止“一刀切”的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一刀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上述负责人强调,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严格禁止“一刀切”,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对于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

    具体来看,在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细化禁止“一刀切”的措施,提高可操作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领跑者”企业和环境友好的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规范发展,保障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对采取集中停工、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付督察的行为严肃查处,对确实属于“一刀切”问题的作为重要事项向地方转办。

    此外,生态环境部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统筹规范监督检查频次,大幅减少督查检查考核数量,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马军认为,应当避免对企业正常经营带来过多的不必要干扰,这对环保监管能力将是一种考验。因此,基层环保部门要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在线监测、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巡查、热成像技术等。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目了然

    下一篇

    流域治理开启“专法”保护时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