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密度的需要。如果大城市想继续维持现有的增长与繁荣,就必须有更多人持有生活在高密度城市里的意愿和冲动,而这种意愿与冲动的培养与塑造,城市舒适性和便利性起着关键作用。
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北京市委党校(首都高端智库)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吴军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城市发展到今天,发达国家城市和我们国家一线城市都相继进入后工业时期。但是,我们关于城市发展的理念与思维有时还停留在工业时代。”北京市委党校(首都高端智库)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吴军直言。
在12月16日举行的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上,吴军以“建设消费场景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由传统工业向城市消费转变,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来思考今天和未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模式,谋划新一轮转型升级——消费城市建设正是大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行动战略。
在吴军看来,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的经验表明,消费城市的基础仰仗城市能否提供舒适性与便利性。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相关政策,应该供给和满足人们这种对于美好生活的空间品质诉求。
在具体城市实践方面,吴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应当借助消费场景打造,让空间美学变成促进城市发展的生产力。在这一方面,成都的探索和实践在国内城市转型升级的案例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我们曾经认为,城市有利于生产,而非消费。城市政策似乎按照上述逻辑走完了过去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然而,这样的逻辑思维和制度惯性将对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新一轮竞争和转型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风险。”吴军说。
当城市工业生产的聚集效应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人不得不面临着更高的租金、通勤的辛苦,城市不得不面临恶化的生态环境、拥挤的交通、更高的犯罪率和衰落的社区公共生活等城市问题。
吴军表示,如果仍以工业时代的思维惯性指导如今的大都市发展,不仅会带来失业率升高、环境恶化等后果,还会导致大批高级人力资本在择居、择业时,对城市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思考如何“逃离”,甚至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也开始反思或不喜欢自己“曾经热爱过的土地”。
“美国的底特律就是前车之鉴。”吴军分析称,底特律的衰败可以归结于:工业转型失败造成经济衰退,进而导致犯罪激增和社会动荡,城市舒适性与便利性受到破坏,加之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失败,进一步加速了人口外迁,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外流加剧了衰败,最终造成“底特律鬼城”现象。
与底特律的衰竭相反,芝加哥则是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优等生”。
上世纪初到中期,芝加哥大都市区曾是美国最重要的制造业聚集区,但工业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累积的城市问题,让芝加哥从美国第二大城市下滑到第三大城市。针对这些问题,芝加哥推行了强有力的城市改造项目,通过兴建和更新大批城市舒适物设施、开展多样性文化交流活动、发展旅游文化休闲等措施,改善城市面貌与提升城市魅力、推动转型升级,让芝加哥成为著名的“艺术城市”“创新城市”和“花园城市”。
在吴军看来,芝加哥城市转型升级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城市能够供给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消费城市的基础仰仗城市能否提供舒适性与便利性。这是因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密度的需要。如果大城市想继续维持现有的增长与繁荣,就必须有更多人持有生活在高密度城市里的意愿和冲动,而这种意愿与冲动的培养与塑造,城市舒适性和便利性起着关键作用。”吴军说。
城市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具体如何体现?
“工业时代的人们,更多是把城市理解为是关于地点的生产意义,而后工业时代的人们更在乎城市作为地点的美学品质。比如,可以去消费、体验、互动与社会交往、产生信任与合作、激发创新与创意发展……”吴军认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相关政策,应该供给和满足人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空间品质诉求,并将之变为促进城市发展的生产力。
“场景作为一种方法论与工具,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路径可能。”他进一步指出,消费场景的建设,不仅关系着经济增长,关系着高级人力资本的吸引聚集,还关系着一个城市创新创意的发展。
“场景是关于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空间消费体验,是关于一种消费风格的系列化设施活动的集合。”吴军解释。譬如,在历史街区的咖啡馆中喝咖啡,消费者会为历史街区的怀旧价值与场景氛围体验“买单”,此时的空间不是免费使用的,而是为体验消费对象而存在、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场景空间。
吴军表示,尽管成功的场景并不相同,但在建设与营造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特征可以把握。例如:从供给侧发力,以不同的消费场景满足不同群体美好生活的空间品质诉求;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大众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来完成场景关于城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从生活方式入手,构建丰富且相互关联的舒适物系统,以反映和回应不同群体的文化志趣和价值观等。
“场景塑造,一定要把体现某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设施、活动、人群进行有机组合,用场景来吸引人、连接人、感召人,通过改变一个城市场景来改变一群人。”吴军强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