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博瑞医药董秘王征野:伪创新已没有土壤,药企不能靠行贿医生卖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2-03 19:35

    包括最近的国家“医保谈判”,这种让好药都很便宜的时候,“伪创新”就没有生存的土壤,那么反而会引导大家去做创新药,做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做解决病人问题的创新。

    ——博瑞医药副总裁兼董秘王征野

    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文多    

    博瑞医药。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近日,一段医保局专家“灵魂砍价”的视频火爆网络,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片(安达唐)的价格在专家和药企的“唇枪舌剑”中一降再降,最终被砍到4.36元/粒。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11座城市展开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并于4月1日全面启动。9月开始,国家组织20余个省份和地区展开跨区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4+7”也逐步扩容。

    面对“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新政出台,医药企业如何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公司及行业的相关问题,专访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博瑞医药(688166,SH)副总裁兼董秘王征野。

    做别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仿制药

    NBD:能讲一下公司一般制药的生产步骤吗?

    王征野:作为研发驱动型的高科技制药公司,博瑞医药的产品是从药品的最初——即从基本化学品开始往上做,一般都是以甲醇、乙醇等基础原料开始合成,通过一系列反应生产出一种产品,我们叫它“原料药”。基本化学品要经过很多的步骤反应才能生成“原料药”,中间也会产生副产品,我们叫它“中间体”。

    可是因为每个步骤都不是100%转化,所以步骤越长,收益率越低,合成这类“原料药”一般要经历60多个步骤。另外,不同步骤产生的“中间体”也会发生反应,或许会生成有毒、致癌物质,所以需要每一步都分析透彻。因此步骤越长,不光是合成难度越高,而且控制药物质量也更难。

    我们最难的一个药物要经过62个步骤才能合成,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目前该药品只能从日本进口,价格昂贵,但最近我们已经在仿制中。

    11月29日,博瑞医药研发人员正在无菌生产车间内工作。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NBD:公司目前主要生产什么产品?

    王征野:不光是博瑞医药,所有药企生产的药品都可以分成2大类,创新药和仿制药。一种是革命性的解决一些问题,申请了专利,这种药叫创新药;另一种是过了专利期,大家都可以仿制的药叫仿制药。

    但是仿制药也有区别,一般来说专利过期的创新药中大部分都可以被仿制,但也存在即使知道制药步骤也难以仿制的药物。我们生产的就是大家想做而做不出来的仿制药,因为我们拥有能力足够的研发团队。

    我们最早做的一种仿制药叫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药物。这种药每天吃一片,可以让患者的乙肝病毒降至最低,但如果停药,患者10年后将转为肝硬化。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世界上有2.5亿名乙肝患者,中国就有1亿名,其中1000万人是发病人群,而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是高发区。我们通过规避专利、转让技术、扶持企业等动作,让恩替卡韦的价格从2010年左右时的39元/粒降至目前0.18~0.19元/粒。

    除恩替卡韦外,我们现在主要做临床刚需类的仿制药,如急诊、重症感染、ICU、心肌梗塞等用药环境的仿制药。在创新药方面,我们一方面是做治疗肿瘤的,另一方面是做治疗糖尿病的。就后者来说,糖尿病现在可以通过打胰岛素解决,但还是不方便,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是否可以口服”以及“既可以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又拥有减肥等功效”。

    “科”在研发多“创”在效率高

    NBD:公司的科创属性体现在哪里?

    王征野:博瑞医药的科创属性在于打破国外垄断。“科”在哪儿?其实我们过去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过去3年,我们研发投入大概占收入的25%以上,这个比例很高,高出同行业上市公司3倍以上,而营销费用占收入大概只有3%,在所有的医药企业中大概是最低的。因为我们是靠技术实力去卖药的,产品稀缺、竞争力强,所以不需要过度营销。

    博瑞医药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以及同业可比公司情况。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截图

    “创”在哪儿?在于产出效率高。我们做一个项目可能投4年就成功,有些投1年就成功,因为我们的创始人是科学家,在这个领域里面是全球顶尖的专家,所以这些钱投入进去能很快见回报。

    另一点,我们在投入以后获得了很多的专利,现在授权大概有100项,加上申报有300多项,而且基本是发明专利,不是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其中有一项专利获得了中国专利奖。

    NBD:你认为科创企业应该有怎么样的发展路径?

    王征野:我认为做科研一定要有投入,而且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既要长期性投入又要巨幅投入。如果企业是高屋建瓴的,为长远发展着想,就要去投入,以后有产出,那么产品在市场上将拥有较好的市场地位、市场价格或盈利空间,实现市场替代。

    相应的变革还有提升技术、加大生产能力、提升生产品质、提升营销布局、完善整个管理体系、搭建人才梯队,或者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发生根本性的突破……企业通过这些要素去调整应对市场,甚至直接取得前瞻性的发展,这样的话,企业就能占据更主动的地位。而通过对药企加速洗牌,有些企业就会胜出,基本上2~3轮洗牌后就会诞生一家伟大的公司。

    我想说的是,这种做刚需的、拥有核心硬科技的、有创新性的技术实力的药厂就会往上走,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趋势。而要靠营销驱动去卖药的这种发展趋势,根本不配为老百姓创造真正的价值。

    “4+7”政策提升市场份额

    NBD:“4+7”政策对公司有影响吗?

    王征野:没有什么影响,其实从很多年前开始,我们就一直是做国外市场的,从2006年开始,在做这些国外项目时,我们接受的就是全球标准,一直学到现在,目前国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概是80%。

    这次“4+7”政策对我们来说,只涉及一个产品,就是恩替卡韦。全国有11家药企,其中有7家是从我们这里采购的原料,中标的前面2家公司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原来40%~50%的市场份额将上升到60%~70%,反而更好。

    因为集中采购挤占的是药企的利润,对以前做制剂的那种药厂的打击是毁灭性,而对我们这样的本身就掌握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是好事。没有这个政策,我们上市公司还要建立销售团队,专门去对接药企,如今全国统一招标一次就进(医保目录),那未来只要做好配送服务就行了。

    11月29日,博瑞医药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生产车间内的情况。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NBD: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将带来什么变化?

    王征野:我这么说,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近现实,这是这个市场正在发生的事。与此同时,我们的行业在伴随着洗牌,这包括两大领域,即创新药和仿制药。

    中国过去有大量的“伪创新”,大批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通过种种包装骗投资者的钱,骗国家的各种补贴、奖励、基金,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甚至曾经一度也有一些“骗子”上市成功。

    但随着相关政策出台,包括最近的国家“医保谈判”,这种让好药都很便宜的时候,“伪创新”就没有生存的土壤,那么反而会引导大家去做创新药,做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做解决病人问题的创新,不再去做为创新而创新和为科技项目去做创新。我觉得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好的。

    另一方面是仿制药,药企要回归本源,不可能去赚超额利润,也不能去行贿医生来卖药,那么技术含量、生产制造能力、管理体系要全面提升,药企才能活下去,否则就被洗牌淘汰。

    而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只要有创新,就算亏钱也让你上科创板,只要大家认为你好,就会给你很高的估值。这不同于资本市场上的并购,一个是资本推动,一个是创新推动,最终要看效率。所以资本市场越来越聪明,但是我认为离最终阶段还有一段距离。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家铁路局局长空缺一年后 国铁集团副总经理刘振芳上任

    下一篇

    长安汽车:长安新能源拟引入战略投资 公司持股比例降至48.9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