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12月1日施行,“处罚到人”“举报重奖”等引发行业关注。每日经济新闻美好商业研究中心12月2日发布《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TOP3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深度披露食品饮料行业头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责情况。
每经记者 成锦鸿 每经编辑 方琛
民以食为天,所以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风行全球。
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务院11月发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规,从2019年12月1日开始施行。
《条例》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处罚到人”;细化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监管要求,并明确不得对其制定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击中了食品安全领域部分违法行为的要害,引起相关行业关注。
食品饮料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重大,但不只是限于食品安全的保障。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安全、劳工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各地的民众在购买力、投资决策等方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血汗工厂”“侵害劳工权益”“污染环境”等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界人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不断加深,帮助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企业家也在不断追求新的商业文明,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扶贫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成长。但食品饮料行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多次发生恶性事件,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并且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负面印象。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等,使企业在公众之间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近年来,随着《公司法》《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发布,以及政府、企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绿色中国”等理念的认同,还有ESG责任投资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指南与标准本土化进程加快,针对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不断细化,不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但不得不重视的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社会期待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不仅承载了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还架起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桥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诸如能源消耗量、员工工伤率、产品合格率等定量信息更是判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乃至企业整体运营情况的重要依据。但不同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践行方面表现不同,其报告披露情况相差较大,美好商业研究中心在本次调查中着眼于食品饮料行业有助于我们进行纵向研究单一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
食品饮料行业可以说是中国人与生俱来从吃到投资的全链,食品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要个性化消费和健康消费的理念越来越强。“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于吃的追求造就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吃的文化和传统,造就了从茅台到美团,从产品到平台的庞大的中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优秀群体。大健康和食品产业迎来了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更严格的要求,承担着社会公众对该行业更高的期待。因此,规范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既是政府要求、百姓呼声,更是每个行业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该如何真正务实有效地践行社会责任是各大食品饮料类上市企业积极探索和行动的方向。
2019年12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美好商业研究中心发布了《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TOP30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根据企业2018年市值排名(截至2018年收盘),从A股和H股上市食品饮料业公司中选取TOP30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综合企业CSR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口碑微博投票,行业专家、营销专家、美好商业研究中心评分五项指标对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伊利股份等在内的30家企业进行了社会责任评估。
《报告》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也有助于社会公众、相关行业人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为投资者决策助力,加强社会公众监督,促进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在企业层面进一步落实。
识别二维码,查看完整报告
(图片来源:每经原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