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包晶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最近二手房成交量明显下降了。”位于上海的一家我爱我家店面置业顾问汤华(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3个月前,门店每周成交量大约40~50套,但最近几个星期只有25~30套了。”
成交数据与市场人士的感受基本一致。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今年3~4月份上海二手房市场经历了一轮成交高峰,随后成交量逐月走低,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后;9月份出现了小反弹,重新站上2万套“强弱分水岭”;但进入10月,成交量继续萎缩至1.6万套,环比下降达24.1%,成为今年较为罕见的跌幅。
全年成交同比显著增加
易居《上海10月市场报告》指出,除去受春节影响的2月份,10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已创下今年来的新低,购房观望情绪较浓。但2019年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远远好于2017年及2018年。
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上海二手住宅成交自2017年初以来一直处于低位盘整状态,2019年3月开始的一轮“小阳春”行情带动二手房市场全面回暖,成交量强势反弹,创下2016年10月以来的新高。随后4~8月成交量持续回落,9月出现小反弹,重新站上强弱分水岭。
据中原地产交易数据,今年1~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已达19.96万套,超过2018年全年成交套数;今年“小阳春”期间市场表现远远好于2018年,单月成交比去年同期多7000到12000套不等。即使是今年成色不足的“金九”,2.1万套的成交量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5万套。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上海市场主要特点是‘量增、价稳’。‘量增’指交易量比2017年和2018年都有所好转,但是这个增量并非像2015年和2016年那样的非常规量。今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在每月1.9万套,和5年平均月度交易量相当,因此这个量是常规水平。在成交量的支撑下,今年房价已经止住类似2017年和2018连续走低的格局,出现探底、企稳的走势。当然,基于交易量也是常规量,所以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
成交价格低位盘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海二手房价格今年维持较为稳定的格局,前10月中,1月、7月价格环比持平,有3个月份微幅下跌0.1%~0.2%,而涨幅最大的4月及10月,也仅出现0.05%和0.06%微小涨幅。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海月度二手房价格指数则以下跌为主。中原地产月度成交价格指数也显示,今年无论是“小阳春”还是“金九”,两个成交高峰期的价格指数均低于2018年。
汤华也坦言:“现在越有性价比的房源越好卖,近期成交的价格都比之前的低,房子虽然多,但是房东挂牌价格偏高,反而不好卖,性价比不高也是成交量低的原因。”
另一方面,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新建住宅进入“卖不完”时代,二手房交易也受到了抑制。
“上海还有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的现象,因此二手房价格有所抑制,加上买家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是“平稳”,只有价格到心理价位了才会入市。现在普遍谈价空间在5%左右,能够达到这个尺度才更容易促成交易。”卢文曦说。
易居《市场报告》预测:2015年至2016年10月的楼市繁荣期,二手房同比涨幅不断扩大至过去12年来最高点36.7%,因此房价下跌调整期也较长。考虑到短期内二手房成交量还将萎缩,预计二手房价格环比继续下跌。
挂牌价偏高抑制交易
但临近年底,尽管成交量萎缩、成交价下跌,但汤华仍然觉得充满机会。他告诉记者,近期前来挂牌的房东更多、更积极了,挂牌量几乎是往常的一倍;同时,看房人也挺多。
事实上,今年上海全市范围内的二手房挂牌数量都有了较大增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中原地产数据发现,今年前47周上海二手房挂牌总量达到46.3万套,比去年同期多了2.5万套。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月度数据显示,二手房挂牌套数最高点出现在8月及9月份,但进入10月后出现了较大幅度减少。
但近期挂牌量似乎有所回升,在刚刚过去的一周(11月17~23日),上海二手房挂牌数量达到9605套,超过全年周平均值。“之前每周挂牌量大概在20套左右,现在每周在40套左右,有很大提升。大概是因为年底了,房东都在家准备卖房子了吧。”汤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卢文曦则指出:“目前周度挂牌在9300套左右盘整,如果活跃的话至少1.1万套以上,所以目前处于相对平稳的格局。基于成交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对房东心态是有利的,因此挂牌上不会像去年再进一步调低价格入市,大多选择市价挂牌,只有部分急于成交的房东比较积极。对于置换客而言,只有价格合适,或者自己看中的某个房源才会主动降价求成交。”
汤华也反复谈及“性价比”。“接下来尽量多推荐具有性价比的房源,成交机会更大一点。”
对于今年最后一个月的上海二手房市场情况,卢文曦预测:“最后一个月成交量应该在2万套以内,但跌破1.5万套也不太可能,大概率处于盘整收官。年底本身就不是交易旺季,加上市场也没有出现趋势性转变,并且近期成交又有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或再度增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