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杜蔚 董兴生 每经编辑 杜毅
从铅字到光影,科幻作品的影视化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今年大火的《流浪地球》诞生后,围绕这一话题,引发更多讨论。
11月22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在成都开幕,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也现身成都。这一次,刘慈欣一改此前的“腼腆”,畅谈起他理解的科幻影视和科幻文学。
科幻特别奖颁奖仪式上刘慈欣(右二)和阿来(右一)等人相谈甚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科幻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应该忠于原著还是大胆改编?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究竟应该软一点,还是硬核一点?围绕这个话题,刘慈欣、上海交大教授江晓原、《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等展开了一场激辩。
中国科幻作品改编 原本只面对科幻迷的作品现在要面向大众
这一年与《流浪地球》有关的话题层出不穷,用导演郭帆的说法就是,“被这个小破球折腾了一年”。有观点认为,原著作者刘慈欣的作品更加硬核,而电影《流浪地球》比较软。由此也产生了一种争议,对科幻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时,“软一点好还是硬核一点好,是还原度高一点好还是创新多一点好?”
对此,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认为,对于科幻作品的影视改编,“还是大胆地改好”。“举个例子,比如莱姆的小说,有两部改编作品。第一部的做法是亦步亦趋,把小说里的故事照着来了一遍。第二部就大刀阔斧地改编,甚至主题都改了。”结果是,第二部流传更广。
“跟原著亦步亦趋,可能是一种枷锁,我觉得没有必要一定忠于原著。”江晓原说,电影《流浪地球》相对原著,“去掉了一些故事线,但主题没变”。他觉得,电影还可以更大胆地改。
《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左二)、上海交大教授江晓原(左三)、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右二) 、《科幻杂志》副主编拉兹(右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作为《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的感触更深。“关于软和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太硬,观感上会痛苦一点,但喜欢的观众会特别喜欢,也容易打造一个经典。”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就难以取得好效果。龚格尔直言,做《流浪地球》项目时,面临资金紧缺的压力,“希望能不亏本”。电影最终呈现的面貌,也是基于市场的考虑。
“《流浪地球》这个电影,我肯定是满意的,大大超出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预期。”原著作者刘慈欣毫不讳言对电影改编的满意,他曾说过,原本以为国内大概5到10年之后才能出现这类电影,取得如此成绩,完全没有想到。刘慈欣甚至开玩笑说:“今年过的春节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好的春节,也是最高兴的春节。”
具体到电影改编,刘慈欣认为,科幻电影应该有合理的配置,“一部分是从文学作品改编的,另一部分应该是原创的”。但目前的科幻电影,“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从科幻小说IP改编而来的,这折射出科幻编剧的短缺”。
至于影视改编应该忠于原著还是做出大的改编,刘慈欣说:“我赞同作出比较大的改编,因为小说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学形式,而电影所受到的制约,是写小说的人完全没法想象的,尤其是高成本电影受到的制约尤其多。”
“电影面对的观众和科幻小说的读者是完全不一样的,高成本电影不能只面向科幻迷,必须面向所有的观众,在这个大前提下,必须把写给科幻迷、科幻读者看的作品,变成让所有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的作品。”刘慈欣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十分大。
而要让所有观众都能接受,就必须对作品进行改编。“几个创作团队都问过我,你作为原作者,这么改编你满意不满意?我说,我满意不满意根本无关紧要,关键是观众满意不满意,如果让观众特别满意、特别能接受的作品,我们原作者一般是不会满意的。”刘慈欣坦言,“但是这个无关紧要,必须得面向观众。”
关于科幻作品的软和硬的问题,刘慈欣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对所谓的硬科幻可能有一定误解,一篇科幻小说里充满科学知识就是硬科幻?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科幻软硬更多的在于思维方式,而不在于里面有多少知识。”刘慈欣觉得,更合理的状态应该说百花齐放,“各种风格的作品都有”。
中国科幻电影最强竞争力 中国本土作家的作品 有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虽然《流量地球》已凭借46.55亿元的票房成绩,一举登上中国影史第三的宝座,但中国的科幻电影和好莱坞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近日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现场透露,正在筹备《流浪地球》续集,目前还在梳理故事和观众调研结果。并直言,在做完第一部之后,感到了和好莱坞工业之间深深的差距。“我们在制作上跟他们差了25年到30年。”郭帆说。
那么,中国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很多人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和中国科幻电影采取了双重标准,这是源于他们脑子里的错误观念。”江晓原直言道,面对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时,不少观众首先想到的是跪拜,而在看中国科幻电影时则会先去挑刺。
因此,江晓原强调国人要有科幻自信,创造中国人自己主张的科幻电影,首先就是改变观念,而不是忙着找一些技术性的差别,”技术上的距离我觉得很容易弥补,但是观念上的改变更重要。”
尽管在视觉语言上,目前中国科幻电影与好莱坞存在较大差距,但也有自身优势。“中国本土作家在创作科幻小说时,思想、起源,包括对整个世界的构建,都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思考和智慧。我认为这一点是中国科幻电影跟好莱坞最大的不同,也是我们最强的竞争力。”对此,龚格尔认为在创意方面我们是得天独厚的。
站在科幻创作者的角度,刘慈欣敏锐地观察到了《流浪地球》和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一个重大区别——好莱坞科幻电影不敢用特别新潮的创意。
刘慈欣签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好莱坞有一整套完整的筛选体系,最后选出的剧本,里面的科幻创意都是非常成熟的创意;这是经过对大量科幻小说的分析后,最终证明观众能够接受的一些创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是一个很老套的创意。”刘慈欣认为,好莱坞制片商十分谨慎,对于特别新的、让人震撼的科幻创意一般不敢使用。“我当时对《流浪地球》最大的担心就是,使用了一个在科幻中很罕见的创意:把地球当做一个宇宙飞船去推动。这种创意在好莱坞是绝对不会被采纳的。”
从票房和口碑来看,《流浪地球》的冒险最后成功了。“但是我们以后的电影,不可能每一次冒险都能成功。所以,我觉得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其实在于数量上的差距。”刘慈欣说。
书迷排长龙等候刘慈欣签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所以,不管是科幻小说还科幻电影,想出经典之作,都不可能只凭着几部作品,这需要建立在数量的基础上。“好莱坞有大量的作品,有一套成熟的作品生产工业体系,而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一点。无论是科幻小说或是科幻电影,都需要有大量作品出现,才能稳定涌现出经典之作。”
不可否认,中国观众已经被好莱坞科幻电影教育了十多年,但事实上科幻电影有多种的可能和表达形式,所以不要沉浸在好莱坞的套路里,中国科幻电影要有自己的主张才能更好的成长。“我们不能说一部作品打开科幻的大门,下一步作品又把门关上了。”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缩短与好莱坞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然后成规模地生产出大量的科幻作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