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毕媛媛 每经编辑 杜毅
10月18日,李安新片《双子杀手》全国上映;11月18日,影片上映整一月,累计票房2.34亿元,全球票房刚超过1.6亿美元;这个结果,无论是对李安还是对片方,多少有些不甘。于是,片方宣布,《双子杀手》密钥延期至12月17日。
据《新京报》报道,影片制作成本及宣发费用约2.3亿美元。从票房及投资回报来看,《双子杀手》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李安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在收获了数不清的荣誉后,李安偏执又坚定地选择了探索新技术,试图打破边界,寻找电影未来的可能性。
10月23日,是李安的生日。迈入65岁关口的李安,几乎迎来了导演从业后最大的一次争议。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间见到李安时,他略佝偻地坐在椅子上,双手老实地撑在腿上,像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的学生,完全没有国际大导的气势。见到记者,他主动开话致歉,“因为耳麦别在背后,所以我没有办法站起来和你们握手”。
事实上,关于大家对李安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对新技术的理解,以及为何要冒着风险做这件事上,李安回答了一遍又一遍,却没有变得不耐烦。在谈到电影时,李安坦诚地表示,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年纪,他不愿意永远重复拍一样的片子。
《双子杀手》,李安的新冒险
李安或许交出了世界上最高水准的电影,但世界没有懂它。
在豆瓣,中国观众给《双子杀手》打出了7.1的分数。在北美,《双子杀手》口碑和票房均遭遇了滑铁卢。可要知道,李安上一部低于8分的作品,是16年前的《绿巨人浩克》。如果不是李安,这可能是个可以接受的成绩。
李安不需要再用成就来证明自己,但《双子杀手》放到当下的电影市场中,无疑是特殊而超前的,它既满足了观众的膜拜和窥视,却不知道该怎么公正的评价。
如果要说电影情节,简单得甚至有些老套,技术上却非常大胆。在适配的银幕上,每个演员的毛孔都清晰可见。不说主演,充斥在银幕各个角落的路人,都清楚交代了在做什么。这种“新旧交替”的感受充斥在观影当中。
李安再一次用前卫的硬件与技术升级来展现影片,《双子杀手》是李安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再次用120帧、3D、4K技术的拍摄的影片,他想给观众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这是一场李安的冒险。他曾自我调侃,“我可以颐养天年,好好过几年日子”,然后话锋一转,“可是我还有很多好奇心需要满足,很多疑问需要解答,我想为其他的同业尤其是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创作一个新的可能性”。“都说学问,你如果不问,是学不到东西的”。
在《双子杀手》的路演中,他很多次提到,自己这次在题材上选择了一个相对老套的故事,“故事上是退了几步,还是希望大家多担待”。另一方面,对于3D、4K、120帧的技术应用,他又时常透露出他特有的那股纯真,“慢慢我会发现他有另外一种美感,和胶片时代完全不同的一种美感”。
“现在就我一个人这么拍,所以到底有什么问题,是我有问题还是世界有问题?”李安在《双子杀手》北京首映礼上抛出这个问题,随即他又给出了回答:“我有义务帮大家受一点罪。如果连我都那么难拍,那应该是挺难弄的。我想创造一种可能性,希望我的痛苦经验,可以让以后来做的人不要那么痛苦”。
父与子,李安的新反省
这个曾在好莱坞漂泊了二十多年的剧本,终于交到了李安的手上,并用了令人惊叹的形式成片。
在超前的高清高帧摄影技术、炫目的动作特效以及经典的科幻悖论之下,李安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父与子”的命运羁绊。
65岁的李安行至新的年龄节点,年纪的增长有时会让他产生“如果能再过一遍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些思考和反省被李安放进了新片《双子杀手》中。这部电影讲述了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亨利和年轻的自己意外相遇,两个不同年龄的“我”之间发生了冲突、角逐,最终和解。
如果说《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是李安步入中年的一个检讨,那《双子杀手》则被李安称为步入老年对人生的新反省。
李安说自己是“少年子弟江湖老”,“从一个年轻的男孩去反映一个中年人的心境,互相印证,我觉得也是对人生的一个检讨。年轻人和中年人,看这部电影,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年轻人可能代入的是小克(Junior),被养大,走出安全区,走到世界,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人生该怎么办。之前的结尾是有些感伤的,亨利走了,年轻的小克被留下,独自解决问题。在美国试映后,有年轻观众觉得结尾没有关照小克,现在(中国上映版本)这个结尾更近人情一些,每个人都在电影里找自己,希望每个人都被照顾到,能够各取所需”。
虽然是一部剧情“简单了”的爆米花电影,但《双子杀手》实则刻满了李安的影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都是回头看一个年轻的自己,都是同样的一个题材,但这次是真的做出来了,年轻和老年的对应。”李安说。
李安擅长讲故事,他本身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从小家教甚严,做什么都规规矩矩,大学毕业拍照时摆出的金鸡独立,是李安最出格的Pose了。
严厉的家教,让李安骨子里有了逆反心理,长大后,认为没必要做的事,坚决不做。尤其是在毕业后没有工作的那六年,全靠妻子的收入,让他能够安心窝在家中写剧本,等待时机。
家庭煮夫一做就是六年,不过这六年里,李安一直在想,怎么把自己与父亲的矛盾搬上银幕。
直到1991年的处女作《推手》,终于让自认“还是有电影天赋”的李安厚积薄发,把自己曾经历的“困苦”化作影像。这部电影展示了父子之间的尖锐矛盾。此后一鼓作气,李安接着完成《喜宴》《饮食男女》,都以父亲为主线,所以被称为李安的父亲三部曲。这三部剧,父子俩从矛盾,到妥协再到包容,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中那种压抑和宽厚。李安也一举跨上了华人电影的前台。
正如李安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的回忆,是父亲的期盼和严苛,塑造了他向往自由,又不舍传统的性格,一旦他真正拿起导筒,第一时间展示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里的质朴。
声光影像,李安的新理解
李安看着是最没有攻击性的一类人,脸部圆润,大眼睛微微耷拉,见任何人始终保持微笑。他坐着的时候,脚尖还有些内八,看着是把自己收起来的样子,完全是“张扬”的相反面。
“老好人”只有在面对电影时,才会有脾气和固执。比如和主持人聊天,甚至在接受记者采访,关于电影部分,李安不允许有人打断他,在他说完自己观点,停顿后如果想到还有补充部分,也会重新拿起话筒,让自己说完为止。
在电影中,李安是充满活力的,他说电影里有很美的世界,他想要去探索。很多观众不理解,老了的李安,为什么执迷于技术,而不再热衷于探讨电影本身的深度。
但李安其实一直以来,热爱的都是电影形式。“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说穿了其实是声光效果,它是声跟光,也不是戏剧,也不是讲哲学。”这个观点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他就讲过,有这个觉悟时李安才刚去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
在《双子杀手》北京首映礼上,李安分享他很喜欢的一部电影:《2001年太空漫步》。“我以前看,年轻十几岁看也看不懂,我现在也不见得看得懂。只要看到电视在放,我还是把它看完,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魅力。”
李安开玩笑说,好像自己的第三只眼开了,感觉自己跟电影和世界的关系都不一样了。“对我个人来讲,我们现在有资源,我必须要追求,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真漂亮,有一种美感在里面。”
电影内容的拍摄毋庸置疑是李安的强项,可视觉效果他却称是弱项。对于电影技术的探索与使用让李安感到孤独,但仍然会继续下去,可如果有一天,李安磕到了某个自己吃不消的程度时,他也豁然:“会退回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