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诊“疾病”到查“未病”,智慧健康测量能否撬动健康“杠杆”?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16 15:18

    11月15日,在2019中国健康测量与健康管理产业大会上,与会多位专家、企业家均强调了医院之外智慧健康测量对于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智慧健康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和精准度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每经记者 刘晨光    每经编辑 梁枭    

    健康关系国计民生。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全面形成。

    事实上,“亚健康”已经逐成为当下多数民众面临的问题,由于肥胖率增加导致的一些相关慢性“富贵病”发病率也渐渐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已十分普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15日,在2019中国健康测量与健康管理产业大会上,与会多位专家、企业家均强调了医院之外智慧健康测量对于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智慧健康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和精准度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制定的测量标准将直接影响未来的产业发展走势。

    提前预测渐成趋势

    大健康是衡量国计民生的重要维度。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认为,在新形势下,健康管理已经由过去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大众健康为中心。

    张凤楼指出,健康管理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来进行,其中之一就是以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在检测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健康和健康管理产业。

    在张凤楼看来,智慧健康测量和健康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我们有64岁以上的老人约为2.5亿,患一种慢病以上的老人占75%”,他认为,一方面,当下健康管理要关注老年人,特别是管理要智能化,把智能的设备送到社区、送到养老机构、送到每一户;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慢性疾病,“现在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患者)有约2.7亿人,其中冠心病(患者)有1100万人,每年88%的死亡是慢性病(导致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慢性病日渐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防治已经逐渐从诊断发展到提前预测,由“被动”变为“主动”。与此同时,对测量精准度高的智能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

    智能健康产品分会会长、芯海科技董事长卢国建表示,当前智能健康产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多功能化、小型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可测的参数越来越多。不过他认为当前智慧健康测量还有三个方面亟需完善。

    芯海科技董事长卢国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晨光 摄

    首先是测量的精准度不够,标准不统一。卢国建认为,标准不统一也是精度不够的原因之一,不同品牌很难保证一致性。测量的不确定性、不准确性,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测量数据产生困惑。

    其次是数据孤岛问题。卢国建指出,在保证数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很多品牌厂商都有各自的数据,一方面数据不能共享,另一方面各方的数据也不全面。

    最后是测量与服务割裂,即测量是测量,服务是服务,二者并未进行有机整合。“(企业)都看自己的,都不知道怎么用(数据)。做服务的人,又没有准确的数据供他们参考,所以割裂造成了服务或评估匹配干预不对等。”卢国建说道。

    标准化的演进路径

    记者从大会现场了解到,标准化实际上是健康测量领域很多企业的共同诉求,建设标准化,完善统一的市场,是未来重要的产业发展趋势。

    卢国建表示,过去体重秤是有标准的。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体重秤产品也升级了,在这一背景下,它不仅仅是一个测体重的产品,还可能变成一个智能健康产品。“这可能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标准可能比较复杂,因为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东西,不仅是测量生命体征参数的标准。”

    普遍来看,建设一个行业的生态标准并不容易,需要多方的共同合作。卢国建也坦言:“这一部分涉及的面比较广,还可能关系到结构问题,包括其他传输方面的问题。仅仅智能硬件,标准就涉及较多方面,将来作为生态来说,涉及的领域会更为广泛。”他认为,标准的制定需要复杂的程序,应该从一些基础方面逐步入手。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体脂秤团体标准”的制定项目正式开启。乐心医疗执行董事潘农菲指出,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在体重(秤)这个行业,产品大多数是国内生产,标准本身就应该是由我们来定。”潘农菲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芯海科技作为国内知名芯片研发企业,其提供的方案被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体脂秤采用。那么,目前智能测量的精准度如何体现?据芯海科技总工李晓介绍,其产品主要从测量和算法两个方面进行技术升级:测量方面,采用8电极多节段,结合多频电流测量,一共得到15个身体各部位的生物电阻抗;算法方面,通过体重、身高、阻抗三个测量参数进行建模,和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相关性达到0.95。

    在卢国建看来,这种智能化健康测量与医院的医疗测量实际上是互补的关系。他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医院的大型设备很好诊断,但普通民众使用频率一般就是一年两次,是“点”;但家庭中的长期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信未来能够做到通过跟医院一起做临床。”卢国建说道。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15点丨非法穿越可可西里,27人被查;苹果申请专利,允许Siri分析面部表情并解读情绪;欧洲理事会主席:英国“脱欧”后将沦为“二等国家”

    下一篇

    斯科拉里:我想在10年后中国足球水平能达到韩、日的水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