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甄素静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双11”,深圳发放的“红包”十分大气!
11月11日上午有消息称,深圳出台新规修改豪宅线标准,不再按照以前各区的单套豪宅线标准征收增值税。按照新规,从2019年11月11日起,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均为普通住宅,满两年可免征增值税。
对此,深圳市税务局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从2019年11月11日起,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均享有优惠政策,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不需要再缴纳以往的“豪宅税”。已经缴纳过税费的置业者,不能申请税费退免,也退免不了。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则回应称:“这是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落实国家减税降赋精神,充分考虑普通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而采取的一项举措。”
为何在传统“金九银十”节点后宣布调整豪宅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8·18”先行示范区政策、“金九银十”等前期大量利好已引发了一轮上涨,消耗了大部分资金和购买力,继续出台刺激政策,影响力反而会变弱。新政策如果在淡季出台,反而很有可能像“3·30”新政那样,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近一年深圳市二手住宅成交量价走势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邹利 制图
50平方米可省19万“豪宅税”
“对于刚工作几年的纯刚需而言,最大利好除少交一大笔税费外,就是不用为避税筹钱提高首付了。”房屋正在交易中的陈阳(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政公布后,现在最担心业主毁约了”。
据陈阳称,他在深圳宝安区购置了一套约50平方米的房子,成交价430万元。按照2015年公布的深圳普通住宅标准,宝安区超过360万元属于“豪宅”。陈阳介绍,除掉首付部分,所有税费约33万元,由于深圳为卖方市场,卖家按照挂牌价实收,税费、中介费等均由买家支付。
想不交豪宅税也不是没有办法,陈阳称,为其服务的中介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房屋交易价格备案为359万元,低于原豪宅线,超出成交价的71万元作为首付,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业主,这样他需要支付的首付及税费款等总费用近200万元。
但按照最新的税费征收标准,陈阳粗略计算,交易可省下“被豪宅”的增值税和个税共计约19万元。“最大利好是可以正常交易,不用为避豪宅税大幅提高首付款,降低交易成本利好刚需购房者。”
深圳豪宅线重新厘定并非突然,近年来购房者对于此前豪宅线颇有意见。今年年初有市民在领导留言板提问称,近年来,深圳市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而原本用来调整房地产交易的普通住宅价格标准三年多来未修订过,已完全不符合深圳房地产交易市场实际情况,失去了调整房地产交易的作用,反而起了副作用,建议修改。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在1月31日回复称,已在开展普通住房标准修改研究工作。
据深圳市规土委《关于深圳市2015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价格标准的通告》,深圳现行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为:罗湖区每套总价390万元及以下,福田区每套总价470万元及以下,南山区每套总价490万元及以下,盐田区每套总价330万元及以下,宝安区每套总价360万元及以下,龙华新区每套总价320万元及以下,龙岗区每套总价280万元及以下,光明新区每套总价250万元及以下,坪山新区每套总价200万元及以下,大鹏新区每套总价230万元及以下。
已有业主调高房源挂牌价
“此次豪宅线提高对新房交易影响不大,对深圳二手房成交影响非常大。”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深圳2015年以来新房价格涨幅约50%,此前豪宅线标准自2015年调整至今,很多刚需房“被豪宅”,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抑制了深圳房屋交易量。
实际上,自8月“先行示范区”政策颁布以来,深圳楼市已快速回暖,二手房交易量价齐升。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深圳新房住宅成交连续3个月下滑。10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2656套,环比下滑5.92%;10月成交面积为26.70万平方米,环比下滑3.34%。
10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7165套,环比上月上升0.6%,同比上升89.2%,成交量连续两月回升。二手房均价小幅上升,为54551元/平方米。10月全市二手住宅均价为54551元/平方主,环比上升1.4%;各区来看,7个区均价均有上升。其中,南山、宝安、龙华三区均价皆上升2.0%,涨幅最大;罗湖均价60207元/平方米,环比上升0.9%,升幅最小。
新政实施后正在交易中的房屋如何处理?对此,深圳税务局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自11月11日起,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均享有优惠政策,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不需要再缴纳以往的“豪宅税”。已经缴纳过税费的置业者,不能申请税费退免,也退免不了。
消息公布后,市场对豪宅线新政的反应也十分迅速。陈阳告诉记者,他之前关注的小区房源里,已有业主迅速将原本超过豪宅线房源挂牌价提高了15万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