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9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发布 前三季度指数增速为4.7%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10 21:15

    在2019中国航油国际论坛上,独立能源报价及市场分析机构阿格斯副总裁David Hanna对未来全球原油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他表示,预计2020的供需情况将从2019年的供不应求变为供需平衡,到2021年将供过于求,也意味着原油价格从2020年有下调的趋势。

    每经记者 张晓庆    每经编辑 宋思艰    

    11月9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在2019中国航油国际论坛上发布了2019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

    中国航油2019国际论坛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晓庆 摄

    航空煤油又称喷气燃料,是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重要燃料。中国航油副总经理龚丰在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这期间,中国航空煤油消费量增长了140余倍,成为我国消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夏、安徽、江苏指数增速领先

    中国航油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航油供应商。中国航油总经理奚正平介绍道,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23个机场、四大洲20个国家的57个机场,为全球300余家航空公司提供航油加注服务。去年进博会,中国航油首次发布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综合指数的空白。今年纳入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机场的航煤业务数据,在数据完整性上取得了进步和突破。

    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包括航空煤油消费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两个部分,是反映中国航空油料消耗和航空运输状况的综合指数。据介绍,2019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经中国航油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共同研究编制,涵盖全国200余家机场近15年的航煤消费量综合数据。

    2019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显示,2019年1月以来,全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保持低位运行态势。前三季度,航油消费指数增速为4.7%,相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3.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机场群的航油消费指数分别累计增长5.1%、1.3%和-1.1%,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0.9、3.9和7.7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机场群的航油消费指数15年来首次负增长。

    前三季度,中南、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机场群的航油消费指数增速为2.7%、0.5%、8.0%、6.1%、11.6%和8.2%,比拐点高位下降11.1、7.4、6.4、5.8、4.0、3.3个百分点。

    而省市自治区机场群的航油消费指数走势出现分化,增速排名靠前的是:宁夏、安徽、江苏、青海、澳门等。

    在2019中国航油国际论坛上,独立能源报价及市场分析机构阿格斯副总裁David Hanna也对未来全球原油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他表示,预计2020的供需情况将从2019年的供不应求变为供需平衡,到2021年将供过于求,也意味着原油价格从2020年有下调的趋势。

    此外,Hanna指出,由于中国出境游客飞行频次的提高,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航空燃油消费的主要驱动力。

    掘金万亿通航市场

    此外,在论坛上,中国航油还发布了《中国航油集团通用航空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国航油董事长周强表示,中国的通航事业尚在起步阶段,中国航油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通航业务发展,已经把通航事业作为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的重要新兴业务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业务发展的总体部署。

    《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通航运营企业422家,颁证通用机场239家,通用航空器2495架,飞行员3504位,飞行总量达93.7万小时。无人机方面,运营企业4376家,在册5.4万架,飞行37万小时。

    作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的战略新兴产业,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正进入加速阶段。公开资料显示,通航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此前,2018年6月,中国航油已经成立了中国航油集团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将通用航空事业作为集团五大核心业务之一。中国航油副总经理张知诚表示,此次《中国航油通用航空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航油未来3年的通航事业规划已经明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对于中国航油通航事业的发展目标,张知诚表示,到2022年规划投资10亿元,建成15个兼备配送功能的供油网络重要节点,为通航企业提供燃料保障服务,拓宽合作领域,开展国内外合作;2025年基本建成供油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合理、安全规范的通用航空供油保障体系,形成覆盖地方政府、通用机场和通航企业的通用航空生态圈。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卫东:科创企业基础扎实前景广阔,要注重研发管理

    下一篇

    专访闻泰科技董事长助理邓安明:“蛇吞象”是误读,市值近900亿的闻泰科技不是“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