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卫东:科创能力发展不平衡,需发挥产业链协调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10 21:55

    赵卫东认为,从创造增量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抛弃存量的顾虑。因此大小企业是一样的,而且小企业有它的优势,它在创新过程中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规制,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市场机会的反应速度更快,可能动用资源的效率更高,然后在创新的进程上面,它反而可能会更快。

    每经记者 刘玲    每经编辑 宋思艰    

    11月8日,中国资本市场的年度盛宴——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9第八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成都开幕。在当天下午进行的“2019中国科创资本高峰论坛”上,每日经济新闻和赛迪顾问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含海外)科创能力百强榜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论坛结束后,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卫东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进一步探讨了白皮书提到的目前市场上科创能力的评价体系、我国科创能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国企业科创能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卫东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赵卫东表示:从静态数据的分析来看,大企业确实科创能力更强,但从创造增量的角度说,小企业具有对市场机会的反应速度更快、动用资源的效率更高等优势,科创能力不可小觑。另外,科创能力的确存在区域之间的差距,首先要正视这种差异,现在在各种政策引导之下,大量的资源正慢慢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大企业是科创能力领军者,中小企业不容小觑

    NBD:联合发布的白皮书称,上市公司科创能力百强榜是从科创环境、科创投入、科创产出、科创成效这四个维度进行评比。请问这四个维度中哪几个较为关键?

    赵卫东:从评价体系来看,这四个维度是一个系统。从权重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科创投入和科创产出占比较大。一个企业的科创能力的培养,从内部逻辑来看,前提是要有科创资源的获取能力,你没有资源获取,就没有“弹药”投入。科创产出就是投入了资金、精力和相应的设备等资源之后,需要有专利、知识产权等产出。

    当然,从产出最后转化成经济效益来看,有再多的专利、知识产权,终归要在市场价值方面去体现,要让企业的业务线越来越长,范围越来越广,效益越来越好。然后,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要给股东有回报,可以一年见效、两三年见效,甚至十年见效,但是最终要给我股东兑现,你不能光有专利这些东西,没办法把它变成效益。

    NBD:科创能力的主流评估思路中,国内侧重于定量评价,国外侧重于定性评价。在你看来,这两种评估思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赵卫东:这两种评估体系各有千秋。定量的优势是更加客观公允,它是数据说话;在难以用数量简单去评估的情况下,就涉及到定性地考量标的前景突破性、重要性、对产业的颠覆能力,这方面定性可能更有价值。但定性最大的缺点就是没办法特别客观,可能要受不同评判者的思维、视角和模型等影响。

    所以说最好的评价方法一定是综合这两种评估思路,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完善的系统。就像一些生物医药企业一样,在进行重大技术攻关的时候,可能周期会非常长,各个药厂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所以可能没有办法短期内去可控地预见成果,也不可能短期内粗暴地给它一个结论。所以说对于一种前瞻性技术、某一专业领域市场的分析,只能是定性评价。

    NBD:白皮书提到,大型企业将成为中国上市企业科创能力的领军者。当资本、人才等资源不断向头部企业聚集的时候,未来是否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赵卫东:目前从一个静态数据的分析来看,大企业确实是科创能力更强,但这只是一个静态的状况。它不一定会产生资本、人才等集聚的虹吸效应。因为首先对科创我们要理解到位,“创”意味着:超越已有,创造新增量,发现新机会,共享新市场。

    那么,从创造增量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抛弃存量的顾虑。因此大小企业是一样的,而且小企业有它的优势,它在创新过程中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规制,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市场机会的反应速度更快,可能动用资源的效率更高,然后在创新的进程上面,它反而可能会更快。

    再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目前任何一条产业链都存在一个大中小企业协同的问题。一个产业链上一定会有那么一两个龙头企业,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就是围绕大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各种配套和协作关系,它们分布在产业链的不同链条环节上。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命运共同体。

    产业环节转移可平衡地区间差异

    NBD: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企业的科创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拥有百强榜91%的企业,而中部、西部地区企业数量较少。这种科创能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是否有措施可以改善?

    赵卫东:首先我们得正视这种差异,不同的区域可以简单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那么,首先科创是需要资源支持的,而大量的科创资源目前为止都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要薄弱得多。这是一个现实,我们不能回避它。从现在国家的战略导向来看,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在各种政策引导之下,现在大量的资源正慢慢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除了政府的政策因素,从市场的内在规律来看,东部地区资源密度虽然非常高,但是也面临环境、生活成本等各种企业经营压力,成本可能比中西部地区企业都更高,这也会产生一个企业自发的、基于市场导向的一种流动。所以我觉得最理想状态就是我们转移这部分企业的时候,顺带把这种东部企业的科创能力,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步转移,慢慢实现一个均衡。

    NBD:就像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把大数据中心往贵州那边转移一样?

    赵卫东:对,这是产业链中产业环节转移的问题。比如东部可能是研发为主,大数据产业对能耗、气候条件的要求都很高,那么西部恰恰有一个优势,所以他们不妨把这个环节放在那儿。这样的话,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东西部不是分割的,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去平衡地区间的差异。相当于国际贸易领域里面的比较优势,不同的区域一定有自己比较的优势,然后我们通过产业链把这个环节连起来,然后不同分工,最后获取一个系统成效最好的结果。

    NBD:你演讲中说到,在产业的层面上,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医药、电子信息行业的研发强度与发达国际差距很大。但是,在白皮书中,研发强度上榜最多的也是这些信息技术企业和生物医药行业,这是为什么?

    赵卫东:这恰恰说明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觉醒、正在崛起。我国在某些领域的基础的确比较薄弱,我们的科创能力跟世界先导性地区和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知道了这些短板就要把它补齐,然后要突破瓶颈,提升整体实力。

    所以,这是一个惊喜的发现,在医药、电子信息行业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但是这些产业的研发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意识到了不足,我们正在不断地大投入,然后去追赶他们。在现实角度来说,这个赶超的过程可能是比较漫长的,但只要我们发现了不足,然后有意识地去弥补,不断地去努力、投入和探索,第一步先缩小差距,第二步再进行追赶,第三步实现赶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专访闻泰科技董事长助理邓安明:“蛇吞象”是误读,市值近900亿的闻泰科技不是“蛇”

    下一篇

    每经22点 | 长株潭三市实施30项重点工作 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长三角铁路“双十一”电商黄金周运力投放创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