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编辑 周宇翔
11月8日,2019第八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隆重开幕。大咖云集的论坛现场,处处展现出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火花。
“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当然也离不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东平在论坛上表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随后,李东平先生分享了自身对中国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四点最新观察与思考。
第一,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济增长与上市公司成长显著正相关。2018年末,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达24.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8%;A股上市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占GDP的比例达50.7%,其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达42.5%,较2017年上升1.5个百分点。这显示,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上市公司,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及改制、上市等过程,体现了权益资本的形成、积累和积聚,同时带动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促进并购重组和效率提升,从而成为了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泉。
第二,资本市场引导资本资源配置,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企业上市,本身就是对企业价值的一次确认,市场也会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差异化估值定价,引导资源流向市场给予更高估值的领域。从动态视角看,目前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构成与10年前发生了显著变化,10年前工业、材料是最主要的行业,如今已演变成工业、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等多元化的行业构成;从静态视角看,不同行业之间估值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底,A股电信服务业与信息科技行业市盈率位居前列:分别为84.4倍与45.6倍,显著超过同期能源(18.9倍)与房地产(11.6倍)等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从中可以发现,资本市场作为企业估值的定价之锚,正在动态地、持续地发生移动,这也是市场配置资源过程和结果的体现。更进一步讲,正因为有了对企业价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随之带来了私募行业、风投投资和并购重组的增长,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也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截至2018年底创新资本投资的规模达到1.32万亿元,过去5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发生3.9万笔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达14.85万亿元。
第三,资本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企业家精神培育。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了市场经济模式,这个过程也体现为国企体制机制改革与民企发展壮大的过程。国企通过股份制改革介入资本市场,不仅摆脱了1990年代的经营与财务困境,而且大大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约3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约70%,全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占比约51%,这是资本市场支持国企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我国地处东亚,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类似,有良好的家庭经营基础及发展民营经济的传统,私营企业成长会伴随着较为明显的特殊治理特征。让私营企业转变成为上市公司,从而穿越家族经营的时空边界,让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发挥关键作用,让经营成果为社会所共享,也是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的一个宝贵经验。
第四,企业上市对于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具有相对积极的显著作用。毋容置疑,上市公司已成为承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通过IPO与再融资募集权益资金, 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拉动作用。前期,我们针对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增量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增量与GDP增量的相关系数约为1.96,IPO融资对GDP增量的相关系数约2.56。另外,信贷融资增量跟GDP的增量关系,上世纪90年代大致在0.9左右的水平,2015年时降到了0.37左右的水平,现在回升到0.4以上。直接股权融资方式显著高于信贷等融资方式与GDP增量的相关系数水平。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视角看,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及环境下,让更多企业获得权益资本,发展股权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资本市场开启了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其中,发挥好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试点注册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这一系列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不仅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也将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经济新动能培育及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