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做科学,不要有“今天投钱明天就出成果”的心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03 20:47

    在采访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也被问及对区块链等风口技术的看法。王贻芳表示,基础研究跟技术有着非常清晰的区别,科学研究是技术应用的基础。在以往的公开场合王贻芳也提到,基础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每经记者 刘春山 许恋恋    每经编辑 张海妮    

    11月3日,王贻芳接受媒体采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许恋恋 摄

    做科学,不要有“今天投钱明天就出成果”的心态,11月3日,在2019腾讯科学WE大会采访期间,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这样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感慨。

    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王贻芳表示,最好的基础科学教师才能培养出最好的人才。“一个国家如果基础研究不行,那自然你的科技人才队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水平上都跟不上。”在王贻芳看来,基础研究经费如果大幅度增加,国内的科技人才队伍肯定会扩大。

    王贻芳是谁?

    “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有一天或许会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不可能永远在世界第一GDP的时候,做的科学永远是二流的、跟踪式的。”在一个小时的采访中,王贻芳思维敏捷,总能让人很容易明白其对各种科学理论的介绍。

    稍早之前的9月7日,王贻芳获得2019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此前,物理学家薛其坤,生物学家施一公,水稻育种专家李家洋、袁隆平等知名科学家均获得过此奖。

    王贻芳还有着更多标签,他是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学生,也是敢于叫板杨振宁的“硬汉子”。

    王贻芳是捕捉“幽灵粒子”的科学狂人。在中微子方面,他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

    中微子曾是高能物理学的宠儿,难以测量的它,寄托了解决宇宙基础谜题的希望。经过大亚湾实验项目,王贻芳团队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精确地测量到了其振荡概率。

    这一发现也带来了国际物理学界的“大震撼”,美国《科学》杂志将之列入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2017年1月10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王贻芳是主要完成人。

    王贻芳表示,在中微子领域,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前中国是在追赶外国人,大亚湾实验时是与外国人并行,现在是超越外国人。据王贻芳介绍,中国的高能物理发展跟美国、欧洲、日本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核心还是体现在基础设施不足、大型装置缺少上。

    科学的发展从早期的手眼并用,到后来实验室桌子上的显微镜、望远镜,发展到现在大型的空间望远镜、地面大型望远镜、地面大型加速器,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人类研究的问题越来越难,要么越来越大、要么越来越小,都是人本身极难触及的,所以要借助仪器。王贻芳认为,谁有能力建这个设备,未来谁最终就能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导者。

    基础研究成果不能依赖简单度量

    近几年“基础科学”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务院去年也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而王贻芳本人也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鼓励者。

    在王贻芳看来,基础科学研究不可以简单地度量,或者可以说度量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它实际上存在于国际科学界,存在于大家的心目当中,存在于大家对你的评价、对你的尊重。王贻芳表示,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应该是让更多的科学家在国际舞台能有话语权和地位、有影响,即学术界互相之间认可这种成果。

    “政府或者社会媒体大众也没有必要经常问,我今天投了钱,你明天给我什么成果,这是没有办法回答的。”王贻芳认为,外界应该充分相信科学家是有追求的,应该给予充分的空间。王贻芳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政府可以提高对科学家的扶持,但更需要企业,以及广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

    在采访中,王贻芳也被问及对区块链等风口技术的看法。王贻芳表示,基础研究跟技术有着非常清晰的区别,科学研究是技术应用的基础。在以往的公开场合王贻芳也提到,基础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张明信片的全球之旅:从成都出发 通往世界

    下一篇

    你涨薪了吗?多地发布工资指导线,重点“照顾”这些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