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成都举行“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意在以天府绿道品牌招商为着力点,探索“公园+首店”的经济新模式,为长在公园里的城市商业注入新活力。
每经编辑 杨欢
在关于成都的城市热词中,“绿道”还在持续攀升。
有人刚刚从城东的青龙湖骑车“狂奔”26公里,抵达城南锦城湖,并迫不及待奖励了自己一瓶“快乐肥宅水”。这位成都市民表示,现在有了“自行车专属高速”,即使周一早高峰也不用担心了,“安逸得很”。
这条“高速”还只是天府绿道的一小部分。在成都的规划中,这一市域三级绿道体系总长达到16930公里,“全球第一”,其将串联起各个散落的绿色空间,助推成都形成“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
自2017年9月启动建设以来,天府绿道现已建成3059公里。散步遛狗、跑步锻炼、音乐表演、家庭聚会……随着“功能”不断被开发,这一落地不过两年的新事物,已然融入成都人的生活。
不过,对成都而言,这还不够。建设公园城市,本质上是要探索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因此,其建设模式也必须是可持续的——要将绿道的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形成可持续的造血能力。
“现在我们把公园的效果呈现出来了,还没有把经济的效果呈现出来。”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管理部部长冉阳表示,“但是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们觉得会有一定形式、一定程度的呈现,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等待果实成熟的同时,引入新种子的行动仍在继续。今天(24日)上午,成都举行“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意在以天府绿道品牌招商为着力点,探索“公园+首店”的经济新模式,为长在公园里的城市商业注入新活力。
成都丨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成都零售商协会
绿道咖啡的旅游经
不知何时起,成都的咖啡店开始急剧增长,仅大众点评上显示的“咖啡店”就已超过4200家。即便“高手如云”,拉咖雷森咖啡运营总监袁慕蓉对自家的“绿道咖啡”依然充满信心。
今年7月23日,这个来自韩国的咖啡品牌“LA CRESCENTA COFFEE”(拉咖雷森)把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放在了成都,进驻锦江绿道江滩公园。若不是这家咖啡店的到来,很多本地人或许不会注意到,繁华的世纪城边上还有这样一方自然天地。
袁慕蓉说,成都店整体面积大概有3000平方米,延续了韩国弘大、大邱等店的风格,以工业风为主,没有进行过度装修,而是把更多心思放到功能区的使用上。
“整个一层和外摆区主打休闲,1.5层和2层主要承接商务活动,现在我们有很多回头客,一杯咖啡、一台笔记本,可以静静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他还透露,这块“宝地”目前正在和电视剧组谈取景事宜,还被一家知名汽车品牌“相中”,将于11月10日在店里举行的新品发布会。
拉咖雷森在期待,被更多人“打卡”,形成景点。
事实上,这家店的高层分工非常明确,咖啡的事交给懂咖啡的人,而咖啡“门外汉”则负责产品运营——
袁慕蓉有近20年景区运营管理经验,曾被评为“文旅之星”;公司董事长姜权也是“做旅游出身”,深耕中韩旅游市场20年,对韩国文化、地方美食颇有研究,也因此,拉咖雷森目前已成为在蓉韩国人的主要消费场所之一。
10月1日,拉咖雷森二号店在成都市中心的东安北路正式开业,依旧是沿绿道而生,位于“夜游锦江”项目的一个码头上。袁慕蓉表示,与一号店的综合性不同,二号店偏重“外带”,春节前将完成的三家新店也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关键是“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眼下,袁慕蓉正在谋划对有效客群的精准覆盖策略,尽快提升拉咖雷森在成都市场的知名度。“随着江滩公园知名度的提升,来拉咖雷森的人也会更多,”他笑言,“初期我们是公园的一个活招牌,将来公园成熟了,也会反哺我们,都是相辅相成的。”
话音刚落,一只小鸟“乱”入了店门。
“神仙日子,成都圈子”
当然,对于一个“庞大”的绿道系统,咖啡只是万千业态中的一种。运营者们正试图引入更多具有标示感的项目,吸引人流。
正如拉咖雷森咖啡董事长姜权所言,公园已经挺漂亮了,但不能仅限于给人提供视觉享受,“要有主题,要做文化”,才能吸引客群在不同的园区流动,“我们把首店选在江滩公园,也是看中它的主题定位,做王者荣耀的文化输出。”
而作为成都天府绿道文旅公司的招商负责人,冉阳的逻辑是,要先进行辐射能级定位,再据此进行文化定位和产业定位。
“我们把整个环状的锦城公园项目分为30余个主题园区,然后按照一定数量进行分级。”她解释说,“全球能级的,就是要吸引来自全球的国际友人,以此类推,全国能级、西南能级、大成都能级,分别辐射不同的人群范围,各个园区能做什么事情、要引入什么项目,就很清楚了。”
以桂溪生态公园为例,其紧邻环球中心和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又挨着锦江,被城市南北交通大动脉天府大道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区位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只有“观赏价值”,没有被盘活。
接手改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位梳理。经过对周边人群和产业的调查分析,天府绿道文旅公司团队明确桂溪生态公园以“运动活力、休闲时尚”为主题,以“展现新天府城市风貌和生活消费场景”为主要目标,陆续引入了国际买手店、欧美潮玩品牌、精品餐饮、网球和板式网球等项目,以匹配“国际城南”的需求。
不同于桂溪的“高端大气”,江家艺苑显得更“接地气”。作为锦城公园上的首个“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它的定位是自然科普与艺术审美的K12亲子园区。
这个从一片菜地上成长起来园区,最开始一度陷入“没有文化可以挖掘”的境地。“我们绞尽脑汁想了很久,我们发现成都市区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娱乐学习的地方太少了,所以决定反过来,从产业补给上进行挖掘。”冉阳说。
随着一个个主题园区日趋成熟,“神仙日子,成都圈子”这句绿道slogan正在被更多人知晓——在美好的环境中,能学、能玩、能享受,这就是成都人的“神仙日子”,所谓“圈子”,既是实实在在的一圈环状绿道,也指“志同道合为圈内人”。
这位负责人笑言,在绿道里面,有各种不同的产业,吸引着不同气质的人,“大家走到一起,成为朋友,就是一个圈子的人。”
打破对“公园”的传统认识
公园城市体验新场景 图片来源: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以桂溪生态公园为代表的绿道项目动静不小。首届绿道生活节、豆瓣红国际嘉年华、SUP桨板国际公开赛……各类活动“加持”之下,赚足了眼球,提升了活力,也进一步丰富了外界对绿道本身的想象。
但罗马非一日建成。过去两年,成都对绿道的认识,实际上也经历了“三次飞跃”——从最初的环城生态带建设,到建设“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展现天府文化的天府绿道,再到依托绿道创造生活消费场景、发展绿道经济。
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更新。据运营方透露,此前桂溪生态公园内一块运动场地招商,原本按照传统公园类型评估,起拍价为23万元,但它的最终成交价达到107万元,“商机是会被看见的。”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上,成都聚焦公园城市商业领域,发布“机会清单”,涉及锦城绿道、锦江绿道、天府新区鹿溪智谷绿道、熊猫绿道、“公园+”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多个项目的37个项目信息。
今年3月,成都在全国首创“城市机会清单”,即被理解为是成都专门梳理出的一份城市供需信息“指南”,为全球投资者、企业和人才在蓉发展提供入口和机会,体现出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重大转变。
而建设公园城市,没有现成的模式,更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
锦江绿道·江滩公园 图片来源:余蕊均 摄
为什么要植入首店?“公园+首店”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回答这个问题,冉阳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公园”。
“很多城市的公园,只是周末带孩子去玩耍的地方,功能比较单一,但是成都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园环境都很好,是一种生活品质的体现,我们应该把美好环境与美好生活融合在一起,变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她反复强调,要打破传统认识。
同样,做商业也是如此。那些长在公园里的“首店”,既非路边摊式的,也不在水泥“盒子”里,体现的是一种消费能级和消费态度。
“所以‘公园+首店’可以理解为‘品质+环境’,要品质也要环境,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状态。”她进一步解释说。
对于备受关注的绿道“造血”问题,冉阳坦言,从项目打造到向公众开放再到招商盈利,需要一个过程,“招商也分现房和期房,现在项目还没建完,要说实现赚钱不太可能,”她回应到,“我们做过测算,成熟之后完全可以覆盖。”
那么,钱从何处来?首先是建设用地,租金、提成,都可以赚钱。其次,广袤的户外场地将是核心挖掘的价值所在,包括一些广告收入。第三,则是天府绿道的IP价值以及文创周边。
“现在公园的效果已经呈现出来了,还没有把经济的效果呈现出来。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们觉得会有一定形式、一定程度的呈现。”
毫无疑问,追求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一种可持续的建设模式来实现,而做好商业这篇文章,尤为关键。
文丨李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