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复旦管院举办的2019复旦管理学论坛企业管理分论坛上,赵曙明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与工商管理研究”分享了他最新研究成果与思考,梳理回顾了新中国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本的情况。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实习编辑 成锦鸿
在10月21日,复旦管院举办的2019复旦管理学论坛企业管理分论坛上,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2010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赵曙明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与工商管理研究”分享了他最新研究成果与思考。《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本次赵曙明教授带来的演讲主题为:新中国70年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研究、挑战与展望,他梳理回顾了新中国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本的情况。
赵曙明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逐渐从国内走向国际,从跨国到全球化发展路径中,遇到不少管理问题。70年来,国家在制度的变迁,从高度计划经济到1984年的商品经济,再到1992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制度的变迁带来组织的变迁。从企业组织角度来说,也从高度集权的金字塔式的组织,逐步地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从员工的管理来看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1992年之前的包分配,到1992年后不包分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向选择;从过去强调员工的忠诚度转变到现在的员工忠诚度、满意度、幸福感,强调怎么去平衡工作、家庭、生活、学习。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尤其在今天,80后、90后这样的新生代员工,在华为47%的员工已经是80后,00后员工也已经进入市场,他们对待工作需求与以往不同,新生代员工强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强调幸福感。”赵曙明说,企业如何留住这些新生代员工,要给他们什么样的发展空间值得思考。
赵曙明谈到,19大报告中把人力资源服务作为一个产业体系。他还说到,习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论断,这对广大企业家队伍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在赵曙明教授看来,结合现在所处的环境来看,当前的人资管理正处于一种复杂性、动态性、模糊性,所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社会化、人口城镇化、货币电子化,这让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些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的方式。”
“在过去计划经济下,我认为人事管理两大弊端,一个是人才的非流动性,另外一个是人才的非价值性。”所以,在谈及当下市场经济时代需要如何激发调动企业家的创新创造精神时,赵曙明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需要有工匠精神,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角度来讲,如何激发让企业里面的员工去发扬主人翁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企业家精神极其重要。
在赵曙明教授的实际研究中,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仍面临很多挑战,全球化的问题、互联网的问题、新价值取向问题、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转型的文化、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的问题都让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很多挑战。
所以,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赵曙明认为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本土研究,过去经常把国外的方法拿到中国来调研、来研究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但现在非常强调接地气,需要落地研究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管理,强调中国的元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企业成功一定有中国的文化原因、中国式的管理模式,有中国的管理要素。
第二是全球化,过去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部分研究的都是外国的企业到中国来怎么去管理,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我们怎么去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谈到前段时间上映的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赵曙明非常赞同曹德旺的做法,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会遇到很多跨文化问题,但重要的是坚持原则,该强硬时一定要强硬。“电影讲述的是福耀玻璃到美国办厂,如何管理美国人,如何处理工会的问题。另外,海尔集团早期就到美国投资办企业,去管理外国人,所以全球化即我们怎么去整合这方面的资源。”
除此外,第三就是需要关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这些都会影响到很多工作岗位。“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来考虑整个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器人用工的替代,存在大几百万人要转岗的问题,这些我们都需要提前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考虑员工在职培训要一专多能,即使要转岗很快能适应,需要培训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