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认为,LPR下行与存款利率刚性,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息差收窄压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在过往历史中处于较低的水平,降低LPR,目前看MLF利率下行的概率不大,可能还需要通过进一步降准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图片来源:摄图网
“LPR改革近期才实施,但它推进速度比较快。而且LPR还要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促进各个商业银行利用LPR定价。也就是说,LPR对商业银行影响会越来越深。”近日,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解读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新机制及对银行影响时向记者表示。
郭于玮认为,LPR下行与存款利率刚性,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息差收窄压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在过往历史中处于较低的水平,降低LPR,目前看MLF利率下行的概率不大,可能还需要通过进一步降准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除了息差影响外,LPR对商业银行影响还体现在负债端、存量贷款定价等方面。郭于玮认为,在应对上,银行可以对负债结构进行调整、精细化信贷管理。同时可以通过参与利率互换、为企业客户提供利率避险服务、发行浮息债等方式应对利率并轨。长期看,实现利率并轨需要通过存款品种创新等方式实现。
今年8月,央行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新的LPR是在MLF利率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加点形成。郭于玮认为,新LPR形成机制在保障政策利率传导的基础上,给予商业银行自主调节的空间,会具体考虑资金成本、最优客户风险溢价、贷款需求等因素。
新LPR出现的时间短、推进速度较快,而且LPR还将宏观审慎评估纳入其中,郭于玮认为,这些会促进各个商业银行利用LPR定价,因此LPR对商业银行影响会越来越深。
LPR对银行的影响,首先是息差收窄压力。郭于玮表示,从存贷款两端看,目前LPR的下降趋势会使得银行贷款端利率往下,而存款端基准利率预计仍会保留较长时间,具有一定刚性。“因此,这会带来息差收窄压力。加上广义货币M2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有一定难度,息差就更会面临挑战。”
其次,LPR影响还可能体现在银行负债成本上。因为贷款利率的下行或促使其在负债端做出一定的调整。郭于玮称,如果未来LPR有下行趋势,银行会主动调整,去降低成本较高的负债,比如结构性存款。
第三个影响体现在存量贷款的定价。现在LPR主要是应用在新发放贷款中,老贷款依然按照以前贷款基准利率执行,这意味着存量贷款变成了固息贷款。虽然存量贷款固息化短期看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拉长看,银行的负债成本将随着存款增长情况、市场利率变动而变化,商业银行息差的波动可能加大,特别是在利率上升期,会产生一定风险。我国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存量贷款固息化带来潜在风险更大。“所以需要加快存量贷款利率换锚,预防风险。”郭于玮说。
第四个影响涉及银行负债端稳定问题。郭于玮认为,现在LPR解决的是贷款端的利率并轨,但存款端利率仍是双轨。在货币市场利率提高时银行囿于存款利率上浮“玻璃顶”的存在无法将存款利率上调至合意水平,导致存款搬家。同时,跨市场套利行为增加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提高了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如果存款利率并轨,将有助于提高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
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银行如何应对也受到市场的关注。
郭于玮认为,应对LPR可能带来的息差收窄的挑战,银行可以对负债结构进行调整、精细化信贷管理。同时,银行可以通过参与利率互换(IRS)、为企业客户提供利率避险服务、发行浮息债等方式应对利率并轨。
“2018年12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6万亿,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总额只有21.3万亿,而且这21.3万亿之中,很多是做流动性管理和投债券做利率套保的。”郭于玮说,从国际上看,发放贷款银行和借钱企业广泛参与到利率互换的市场中,利率互换才能够给商业银行起到管理利率风险的作用,预计未来长期限IRS会迎来发展空间。
同时,商业银行除了自己做IRS之外,还可以给客户提供利率避险服务,丰富银行业务模式,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LPR利率每个月公布,贷款利率波动会加大,企业贷款避险的需求会上升。在海外市场,企业客户是利率互换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另外一个管理利率风险的办法是发浮息债。郭于玮表示,与固息债相比,浮息债在管理利率风险等方面有优势。长期来看,利率并轨将使贷款利率与债券利率更为紧密地联动起来,为浮息债的发行方与投资方真正起到管理利率风险的作用。
“利率并轨包括存款利率并轨和贷款利率并轨,目前存款并轨还没有实现。大家通常认为存款利率变动比较缓慢的,那么它能不能真的跟货币市场利率密切联动起来?”郭于玮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存款利率并轨的实现,一方面是等待央行进一步放松存款利率,让银行可以更灵活地调整存款利率;另一方面需要做存款品种的创新,以此来逐渐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郭于玮表示,从目前的净息差水平看,目前银行的净息差仅比2017年的历史低位高十几个BP,仍处在历史较低的水平,并且与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相比更薄,进一步压降的空间不大。如果息差压降,可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体系整体稳健性有一定的影响。
在银行息差压降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郭于玮认为,未来降低LPR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或者是把MLF利率往下调,或者需要通过降准把商业银行资金成本降下来。
郭于玮表示,从MLF利率上看,是否调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GDP增速是否低于或等于目标,货币数量(M2、社融)增速是否低于目标,CPI增速是否持续低于2.5%。
历史经验显示当这3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利率才会降低。从目前看,GDP增速仍在目标区间内,货币数量增速没有偏低,物价在猪肉价格影响下也有了上行压力,因此短期内MLF利率降低的概率并不大。
“这种情况下,LPR要下降,如果麻辣粉(MLF)利率不太能动的话,只有靠降准了。”郭于玮分析,未来可能要以降准置换MLF,来引导LPR往下走。
为什么要降准置换MLF?郭于玮表示,现在一年期MLF利率为3.3%,高于股份行一年期NCD(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0、30个BP,也就是说,国有行、股份行从市场上借钱比向央行借钱还便宜。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通过降准释放便宜资金,而单纯通过MLF投放增量资金的话,会造成银行间利率上升压力。
目前,央行每月20日公布一次LPR。9月20日最新发布的1年期LPR为4.20%,比上月降低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85%,与上月一致。
券商中国 张雪囡 刘敬元 (实习生程高祥对本报道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