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马云来了”,郑州这次能转型成功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28 23:16

    一位接近郑州市政府的人士开玩笑说,近些年,郑州招来的耳熟能详的大企业,上一个是上汽,再上一个是富士康,如今阿里要来,怎能不期待?当然,他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尽快落地,“就像小米落地武汉那样。”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实习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即将卸任的马云一点没闲着。近一个月来,哈尔滨吃冰棍、郑州“撸串”、夜游解放碑……“贡献”了不少街拍作品,今天,#马云希望下辈子做个好女人#又被送上了热搜榜。

    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这位互联网大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种说法是,各地网友都盼着他能来自己的城市,因为“马云来了”背后,似乎总少不了大生意。

    拿郑州来说,“撸串”第二天,阿里与河南省、郑州市即官宣了合作的消息。

    牵手阿里,究竟有多重要?

    吸引力肯定是有的。消息公布后,不少当地网友都表达了回家的愿望,“你们招人么?招的话我就回大河南了”“希望有研发中心,北漂开发想回家了”,还有人直接给履新不久的市委书记点赞。

    这两天,城叔在郑州参加国内城市规划发展领域的学术年会,现场还时不时有人谈到阿里,“大企业”“互联网”,说起来,都是郑州想要的。

    一位接近郑州市政府的人士开玩笑说,近些年,郑州招来的耳熟能详的大企业,上一个是上汽,再上一个是富士康,如今阿里要来,怎能不期待?当然,他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尽快落地,“就像小米落地武汉那样。”

    换个角度看,无论是自己培育的还是外招来的,企业的成色往往反映了地方经济的成色,从劳动力密集走向知识密集,郑州这次能行吗?

    01

    “马云来了”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忙着给新任市委书记点赞。

    两个多月前(6月11日),徐立毅从杭州北上跨省履新,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当时,一位杭州资深媒体人士就曾向城叔表示,在其任内,杭州的数字经济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都做得不错,“应该有很多经验可以推广”。

    时间上的先后,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并且从过往履历看,徐立毅不仅在宁波、杭州的区县负责招商引资,还曾在温州等地任职,被认为“招商引资经验极为丰富”。

    有意思的是,6月19日,郑州当地官方媒体公开披露了这位市委书记的招商心得:

    一个地方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好的经济结构,而好的经济结构既要靠存量优化,更要靠增量引进。存量的提升是渐进性而不是变革性的,扩大增量更具有决定性和导向性。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把增加优质增量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抓招商引资就是抓优质增量经济,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转型升级。

    事实上,“产业结构比较落后”的问题困扰郑州多时,招商引资则事关经济转型发展大局。

    在徐立毅看来,招商引资会带来“鲶鱼效应”,通过引进好企业、好项目,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可以加速本地传统企业优胜劣汰,推动企业生态的优化。

    同时,还会带来“乘数效应”,通过“高大上”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升,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我们梳理了一下徐立毅近期的部分公开活动,从中似乎可以看出一些门道。

    8月12日,会见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一行。于英涛表示将拓展在郑产业布局,扩大合作成果,不断推动郑州大数据发展实现新突破。

    14日,会见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一行。王晓秋表示上汽集团将整合资源继续抓好郑州基地建设,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促进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15日,会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瑞凯一行。杨瑞凯表示华为将充分发挥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让更多的项目在郑布局,助推郑州高质量发展。

    22日,郑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举行座谈会。马云表示,将加快推动已签约项目的落地落实,布局更多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把郑州打造成为数字化的典范城市,为经济转型升级、抢占全球数字产业发展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24日,郑州市和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座谈会,双方就物联网建设、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等方面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概括起来,行业领军企业要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重点。一位河南资深媒体人坦言,郑州最近动静不小,的确增强了大家的信心,“希望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02

    郑州究竟有多缺大企业——拿得出手、经得起看、影响力大的那种?

    城叔想了想,只能答出“富士康”,前述接近郑州市政府的人士提醒,上一个是上汽,再上一个才是富士康。

    这也可以解释,当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宣布要来,带给这座城市的兴奋感有多强烈。同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任晓莉分析指出,从富士康到上汽再到阿里,反映出郑州的产业结构愈发高级化、现代化。

    当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必然有不同的诉求。

    以富士康为例,2010年8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开工生产,第二年,郑州产业结构即迎来”拐点“,高新产业增加值连续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富士康的带动下,一批智能手机品牌向郑州航空港经济区集聚,河南省外贸进出口由此突飞猛进。

    根据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5512.7亿元,再创新高。出口位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这一年,富士康在豫企业进出口3389.1亿元,增长0.6%,占全省比重61.5%,仍是河南省外贸“顶梁柱”。

    除了经济上的加持,富士康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巨大的。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富士康郑州园区员工超过30万人,其中99%为河南籍员工。河南省政府网站曾指出,仅商丘一地就向富士康供应了5万名员工。

    对于富士康的到来,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在投产仪式上有过明确的表态,认为其是河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河南2000多万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不过,后来的故事大家多少也知道,以低端代工、毛利率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日益成为郑州城市升级、经济转型的巨大阻力,郑州和河南患上“富士康依赖症”的声音不绝于耳。为此,当地也极力想走出这种困境,我们在《30年,40城,富士康的“岔路口”》中曾做过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而上汽的“入局”,被认为给渴望升级的郑州带来了新希望。

    2017年入驻之初,当地媒体即把项目称为“中国智能化程度最高”互联网汽车智能工厂;不久前(8月14日),上汽再落一子,开建“最强大脑”——一个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投资规模约20亿元的上汽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

    作为上汽集团继浦东金桥、南京浦口以外的第三个“数据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上汽集团最大的数据中心,“标志着河南汽车产业迈上了云计算、工业互联和数据经济发展的新征程。”

    03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引进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高级”,郑州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城市整体实力能否跟得上,接得住。

    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城市面貌应该是最直观的体现,而决定城市面貌的是城市的规划设计。在这方面,郑州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与其他同类型城市相比还稍显落后。

    社交媒体上,多年被“黑”的郑州火车站、交通瘫痪的市中心、随处可见的电瓶车乱象、尘土飞扬的城建工程……以至于,郑州被网友称为“外省人吐槽、本地人嫌弃的‘中国最委屈城市’”。

    从曾经的小县城一路走来,底子薄可以说是郑州一直想要摆脱的硬伤。而有望“逆袭”的转机,出现在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相继赋予的重任——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此后,河南省又“大手笔”规划郑州大都市区,以“郑中心”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

    就如任晓莉所说,郑州本身城市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近几年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后,也开始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

    在这场由郑州市政府参与主办的城市规划专业会议上,不仅“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崛起”等词被反复提及,还单独开设了一场郑州城市论坛,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为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建言献策,可见其力求加快补足短板的决心。

    诚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所言,只有人来了,好的企业才会来,城市规划师和建设者的核心任务,就是创造吸引人才的城市环境、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体系。

    确实,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已经不再依靠空间规模的扩张,而在于科研、人才实力的比拼。对于现阶段的郑州而言,正是如此。去年,郑州加入“抢人大战”,通过“智汇郑州”吸引21万余名青年人才,办理人才落户近5万人。这算得上一种进步。

    但吸引人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成就人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年6月,刚刚履新郑州市委书记时,徐立毅就明确指出,现代城市,只有宜居才会宜业。没有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会有好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

    目前,郑州已在全市推行以“路长制”为抓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此外,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下个月在郑州开幕,趁此次机会,郑州也已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市容市貌。

    城市发展的逻辑正在改变,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郑州来说,这不仅关系着其能否真正留住自己花大力气引进来的企业,更事关其能否借助产业转型,实现城市能级跃升。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这些985、211高校,正在被城市“拖后腿”

    下一篇

    夜间餐饮消费 成都领跑新一线城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