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营收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上半年苏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9亿元,同比减少64.37%。苏宁在公告中将此次利润下滑主要归结为受苏宁小店亏损影响,以及去年同期出售阿里股票影响。
每经记者 王星平 每经编辑 王丽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7月30日晚,苏宁易购(002024.SZ)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为1346.18亿元,同比增长21.63%;全渠道商品销售规模为1842.15亿元,同比增长21.80%。
不过,与营收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上半年苏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9亿元,同比减少64.37%。苏宁在公告中将此次利润下滑主要归结为受苏宁小店亏损影响,以及去年同期出售阿里股票影响。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利润下滑的另一面,苏宁的高投入也在加快构建渠道的规模效应。根据财报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苏宁易购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面近13000家。这一数字距离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年初定下的“小目标”——2019年完成15000家门店布局,仅剩2000多家。眼看一整年的开店目标即将完成,苏宁“蓄谋”已久的全场景零售也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注意到,苏宁上半年20多亿的利润中,二季度业绩较一季度明显提升。其中,二季度苏宁易购归母净利润为20.03亿元,一季度净利润为1.36亿元。
对此,业内认为很大程度受每年二季度中电商领域最大的购物狂欢节618的影响。根据此前苏宁易购发布的618战报:从6月1日到18日晚6点,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3%,其中,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83%,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
不过,尽管苏宁二季度表现强劲,但是也不能忽视整个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0%多的现实。
在公告中,苏宁也对此次利润下滑原因进行了总结。其中,持续亏损的苏宁小店被视为苏宁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6月29日,赶在第二季度的末尾,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要向旗下子公司Suning Smart Life Holding Limited转让苏宁小店的股份。在公告中,苏宁易购指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小店不再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
同时,公告还称,由于去年同期公司出售了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实现净利润56.01亿元,受此影响,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6.74%、64.37%。
尽管2019年上半年利润下滑,但光大证券、申万宏源等证券机构均表示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在他们看来,苏宁虽然短期经营利润承压,但随着苏宁进一步丰富智慧零售场景布局和加快下沉市场推进步伐,以及物流和金融等业务完善生态闭环,会给苏宁带来更好的增长表现。
国金证券则强调苏宁上半年净利润表现良好,业绩回升可期。在报告中,他们表示,在外部发展环境相对较为疲软的态势下,苏宁小店的剥离表明了公司整体开始寻求战略稳步推进的可能性,这也有助于公司聚焦主业,减少后续资金投入,融资渠道将拓宽,有助于快速市场化。
事实上,在近几年苏宁的智慧零售转型中,“全场景零售”的布局一直是其目标。为了快速地达成这一目标,苏宁也是一直都在加大马力。即便是在上半年消费行业整体表现较为平淡之时,苏宁依然重金投入于此。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零售同比增长21.6%,增速同比有较大回落,达8.2个百分点。
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苏宁易购并没有放慢在全场景零售方面的布局。
根据苏宁给出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底,苏宁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面12913家(含苏宁小店),较2018年年底净增加1849家。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城市社区及农村市场),以苏宁小店和苏宁易购零售云店为代表的业态保持快速扩张,截至6月底苏宁小店及迪亚天天自营店面合计5368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店面总数5108家。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为推动商品的专业化、精细化运营,苏宁年初成立了五大商品集团,即家电集团、消费电子集团、快消集团、时尚百货集团、国际集团,并先后收购了万达百货、以及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迅速补强了百货和大快消品类的短板。
而在这两年逐渐演变成主流的社交电商领域,上半年,苏宁初步形成了包括苏宁拼购、苏宁推客、苏小团等运营产品在内的社交运营矩阵。在上周苏宁易购818购物节发布会上,总裁侯恩龙表示,苏宁易购已招募了100万个社群,依托社群覆盖效应,触达用户超过5亿。
业绩快报披露,截至6月底,苏宁易购零售体系注册会员数量4.42亿,2019年6月苏宁易购移动端订单数量占线上整体比例达到92.54%。
此外,在物流、金融等核心零售能力建设方面,截至6月底,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大关,达1090万平方米;苏宁消费金融业务投放额同比增长超过100%,供应链金融业务投放额同比增长41.3%。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