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海文:设施不足是湿垃圾处理面临最大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7-29 23:19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实习记者 宋可嘉    每经编辑 魏官红    

    “湿垃圾到底是什么垃圾?小猪佩琦能吃的就是湿垃圾。”强制垃圾分类政策已经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实施了近一个月,其中,“湿垃圾”这个原本不常见的名词正开始被公众深刻理解。

    那么,当前端的居民分离出大量的湿垃圾之后,中后端湿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未来的发展情况又如何?

    “干湿垃圾分完之后,我们的环境效果就出来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海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认为目前厨余垃圾(即湿垃圾)处理的第一代技术,对现有的厨余垃圾来说是没问题的。但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不过,在邓海文看来,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后端设施肯定会跟上。

    谈分类:智能化垃圾桶投放为时尚早

    NBD:厨余垃圾这个概念如何理解?为什么垃圾分类要专门将湿垃圾分离出来?

    邓海文:人们感受到自己家的垃圾桶底部变臭,就是由有机垃圾产生并聚集到垃圾桶下面的垃圾渗滤液造成的。实际上,干垃圾是没有味道的,单独把塑料瓶在垃圾桶里放个十天,它也没什么臭味。

    但是把看起来干的、没有水分的面包丢在垃圾桶里面,三天之后,面包里面80%的水就溶解了,而溶解完之后面包就会变臭。所以说在垃圾分类的时候,最直观的概念就是要把像面包这样的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开,分完之后,环境效果就出来了。

    NBD:目前厨余垃圾的投放方法是怎么样的?许多互联网企业正在入局垃圾分类投放环节,您看好智能化垃圾桶吗?

    邓海文:其实厨余垃圾要分类投放的话,就是设一个厨余垃圾桶,然后根据不同小区的规模,设置不同容量的桶,最后添一个盖。而智能化垃圾桶,目前不是很建议。

    尽管智能化垃圾桶从理论上讲很好,但是要看到中国还有一个群体叫“拾荒大军”,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把有用的垃圾从智能化垃圾桶里面拿出来,当他拿不出来的时候,就会把智能化垃圾桶破坏掉。

    所以,尽管国外很多地方都实现了居民将垃圾投放到智能化垃圾桶里,然后进行称重,最后按价格计费的完整链条,但对于刚刚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的我们来说,这还是最终要实现的理想状态。

    谈收运:智慧管道可破中转站建设难题

    NBD:在厨余垃圾的收运环节,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邓海文:目前厨余垃圾收完之后可能就是直接运走,像当前餐厨垃圾处理厂一样,直接用车送进去,或者可能在某个地方新建一个厨余垃圾中转站,专门用来进行中转。不会在现有的收运系统再加建厨余垃圾桶,因为可能会有很多居住在现有垃圾中转站附近的居民不愿意。

    NBD:在城市中心设计、建设相应的垃圾中转站一般都会比较困难,现在是否有新的厨余收运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邓海文:通州有一个智慧管道项目,就是为了解决垃圾的收运问题。我们想把垃圾通过气体推动,在管道线中运输大概两公里左右,垃圾可以装在一个瓶子里,推一下就走了。事实上,越在城市中心,垃圾中转运输设施就越难设计,而在国外,已经有城市的市中心做了这种气体收集系统。

    尽管它的运维成本还是要有一定投入,但是对于密集型的公共街区,以及改善社会环境,都有绝对的好处。这是目前垃圾除了车辆运输之外新的运输方式,在看不见的地下,垃圾会通过管道,直接从你家到达两公里之外的收集站,速度相当快,1公里可能1分钟不到,目前这种气体收集系统每天可以收集60吨到70吨垃圾。

    谈处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三方找平衡

    NBD:在后端处理方面,目前厨余垃圾的处理技术是否已经成熟,主流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邓海文:从技术方面来说,目前厨余垃圾的处理技术是第一代技术,不管第一代技术怎么样,对现有的厨余垃圾来说,是没问题的。不管你分类的是品质好还是品质差的,我们都有预设进去,所以在设计上,基本是没什么问题。

    另外,厨余垃圾其实和餐厨垃圾一样,都是有机物,而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从2008年发展到现在,已经到第五、第六代技术了,总体技术比较成熟。现在大量的项目也都在做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协同处理,因为餐厨垃圾的含水量大概在85%~90%,厨余垃圾大概在65%~70%,在这个概念上面,基本上二者在做协同的时候,现在主流工艺线路走的还是厌氧发酵。

    不过我们也主张多元化发展,譬如有些有机物可以去养虫子,也可以去做堆肥,但是需要确保最后生产出来的堆肥是达标的,有地方去消纳掉。因为生产出来的肥料放到农田里,曾遭到农民的反对,因为肥料里还是含有大量的玻璃渣、金属等物质。

    NBD:有市场观点认为,相比于垃圾焚烧发电,湿垃圾处理投资起点高、技术投入复杂、处理周期长的弊端明显,您认为目前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邓海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效益能评价的问题,对于垃圾分类及处理这件事来说,我们还必须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谋求这三方之间的平衡。对厨余垃圾处理来说,终端设施建设还存在处理能力不足或滞后的情况,这可能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从现在上海开始强制推进垃圾分类的政策导向来看,湿垃圾的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厨余垃圾咨询项目,总体规模超过了五千吨。

    NBD:垃圾分类及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是否会对目前消化大部分生活垃圾的垃圾焚烧厂产生影响?

    邓海文:我们在设计厨余垃圾处理厂的模型时,会考虑之后垃圾量衰减的因素。就目前大部分城市来说,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规模其实是不够的,垃圾焚烧厂还不能消化地方每日生产的生活垃圾,所以我们在规划厨余垃圾处理厂时,今年全国同时有几百个垃圾焚烧项目在立项建设。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兜底都要到焚烧厂,焚烧厂的兜底则要到填埋场,这是物料性质决定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分类与减量大势难挡 垃圾焚烧生意为何处变不惊?

    下一篇

    威海银行去年净利大降近40% 净营收连续两年下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