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书店不同,现在的“24小时影院”,并非24小时不间断放电影,而是采取了“跨零点场”的经营模式。
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编辑 杜毅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北京文化四大电影公司2019上半年业绩齐跳水”“有些影城活不过今年暑期档”……影视行业的日子逾发举步维艰。
《2019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显示,今年上半年8.08亿的观影人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近1亿人次,直接影响内地电影票房同比下滑2.7%至311.7亿元。如何做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量,成为摆在所有电影人面前的难题。
新物种移动电影院,借互联网东风,试图与传统影院形成差异化竞争,为电影市场做增量。传统影院也不甘落后,瞄准了站在风口上的“夜间经济”,“24小时影院”应运而生。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真的是24小时不打烊放电影吗?率先吃螃蟹的大光明电影院,能否通过“24小时影院”开启90岁后的新赛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间经济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驱动力,但能成为中国电影的增量吗?
影院迎来24小时放映潮?大量影院推出条件并不成熟
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书店这些活跃在夜间的文化消费场所,想必大家已屡见不鲜,但24小时影院你见过吗?
7月15日,在“上海首批24小时影院启动仪式”上,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被正式授牌,率先成为“24小时影院”。
“大光明这次开放24小时影院,最主要的考虑是配合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促进“夜间经济”的指导意见,希望能成为‘上海味’“时尚潮”的又一个夜生活聚集区。”大光明电影院总经理斯俊在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坦言,24小时影院将给市民和到上海旅游的客人提供多一个夜间文化娱乐场所的选择。
然而,并不是所有影院都具备开放24小时电影的资格。多家影城经理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大量推出24小时影院的条件还不成熟,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成本。”
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客流量,自然无法覆盖成本。“放映设备损耗、空调、电力、人工等,构成了影院的大部分成本,一个小时的电力成本基本在500元~1000元。”卢米埃影城成都负责人俞博文告诉每经记者,鉴于如今众多影院都开在商场里,所以固定时间开关门,无法给24小时影院提供夜间进出通道,“可能老影院和单体影院会方便一些,但开在商场里的影院会牵扯到安全问题。”
而从上海首批启动24小时电影的影院来看,大光明电影院位于南京路商业圈,国泰电影院则在淮海路商业圈,二者均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基因。
“游客在上海外滩、南京路看完夜景,或者从南京路商场逛了一圈后,走过来,就能到大光明看电影。”斯俊向每经记者笑言道,同时,大光明电影院的建筑主体是独立的,被上海市定为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因此,不会受到商场关门的影响。
不过,在午夜放电影肯定会增加影院的经营成本。“我们正尝试通过两个方面来减轻成本压力。一个是从管理上,通过我们自身的管理,如何去更合理、更方便的排班;另一个则是从市场效应上,如何通过优秀营的销手段让更多观众参与进来、走进影院观影。”斯俊表示,除了经济效益外,大光明电影院还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目前这些投入都是有必要的,电影市场要靠培育,并非一蹴而就。”
91岁影院“跨零点场” 能否跨出优美生命线
与“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书店不同,现在的“24小时影院”,并非24小时不间断放电影,而是采取了“跨零点场”的经营模式。
“大部分影院的日常电影排映,最后一场一般都在晚上11点多,而‘24小时影院’的排映场次则延迟到零点过后。”斯俊向记者直言,这样可以满足“深夜加班族”的娱乐需求。当然,仅延迟放映时间,也许并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因此,一同上岗的“24小时影院经理”在初期“跨零点场”经营模式后,还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市民需求逐步加映场次,以满足大众对“夜间文化”的需求。
每经记者注意到,大光明电影院“跨零点场”自7月15日开放以来,在上座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截至7月20日,其113座的影厅最高上座率突破50%。这意味着,即便在深夜,依然有票房增量的空间。
不论是24小时电影还是“跨零点场”均非首次出现。“上世界80年代,我刚到大光明时就有通宵电影,那时一票难求。然而,进入90年代,各种娱乐场所在夜间活跃起来,分散了通宵电影的观众,我们从每天的通宵场调整成了周末通宵场,直到1991年完全消沉下去。”将思绪拉回当下,斯俊表示,大光明电影院这次推出“跨零点场”的考量是,“如何与传统的零点场有机结合。”不过,现阶段零点场在市场的吸金力究竟如何,还是一个值得商榷问题。
“市场是动态的,所以我们的管理或者排片都是以动态对动态。”谈及对“跨零点场”影片的排映考虑,斯俊进一步表示,主要聚焦“四个主题”。“一是主旋律红色电影;二是弘扬优秀文化的戏曲电影;三是上海国际电影展映的影片、国外进口片抑或是某些小众的影片;四则是和当下热映的影片结合,比较卖座的影片也会放在零点场。”
斯俊认为,作为一位影院经营者,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至关影院的生死。
即将迈入91岁的大光明电影院,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史。192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亲自为其开张剪彩,历经近百年的风雨,被誉为“远东第一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曾书写下电影放映界的奇迹——连续11年(1989年~1999年)全国票房第一,然而如今在面对各大影院经营模式多元化的情况,似乎有些黯然失色。其影院官方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累计收获2008.5万元票房(不含服务),相比去年同期的2130.8万元下降9.5%。
“电影院受片源的影响比较大,今年上半年的电影大盘走势,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而我们大光明也是大盘里的一份子,所以也受了影响。”面对困境,斯俊并未回避。虽然曾是全国第一家立体声、宽银幕的影院,但受历史建筑保护的限制,IMAX等有些特色厅在大光明电影院内无法采纳。不过,老当益壮的大光明电影院,仍保有活力。数据显示,在只有6个影厅的情况下,2018年大光明电影院全年票房收入为3400万元,在上海排名第十,全国排名第66位。
“大光明已经91岁了,走到这个高度,不是某一代人,而是几代大光明人的无私奉献叠加起来才达到了这个高度。”斯俊回忆起陪跑大光明影院的这30余年,他饱含深情,“我只不过是大光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星。尽自己的力量,发挥积极性,力图把影院做得更好。”
站在风口上的夜间经济 能否激活中国电影增量
夜晚是白天的延生,对一座城市而言,夜晚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大光明电影院增开“24小时电影”的初衷便是响应当地政府对“夜间经济”的打造。
何为夜间经济?一般指晚6点至次日6点城市以餐饮、购物、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等为主的各种消费活动。每经记者注意到,从2004年开始全国多地陆续发布加快城市夜间经济的政策,步入2019年各地政府愈发重视:4月上海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6月济南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7月北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今“夜间经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具有无限发展潜力。他山之石数据显示,夜间经济已经为伦敦创造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可贡献660亿英镑的年度收入,并且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就创造了英国全国总税收的6%。
“急风暴雨产生的效果不一定大于绵绵细雨。”斯俊认为,内地电影市场的夜间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后,有可能为中国电影大盘做增量。“电影夜间场可以作为白天场的一个补充,而从影片选择上来讲,我们亦可通过放映主旋律影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正能量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影者。”
并且,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80、90甚至00后年轻人成为“夜间经济”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热衷熬夜,同时对夜间娱乐活动有着巨大需求。据相关调研显示,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的外出场所中,78%选择电影院,67%选择酒吧或KTV。这与喜欢看电影的观众群呈年轻化不谋而合。
率先进入“夜间经济”蓝海的大光明电影院,也十分关注技术带来的变革。
“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会越来越好。这不仅仅是对传输速度的提升,而是应该考虑接下来5G时代来临,如何将其与影院放映技术相对接。5G对影院来说是一个新科技,这是每一家影院经营者需要好好思考的事情。”谙熟电影行业的斯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过,他始终坚持,影院是通过影片的声音和光来传达给观众的。“建造一家影院有两个重点,建筑和建声。建筑是影院的整体外壳,而影片投入到银幕上面最主要还是通过光,效果则通过声音来还原。”
“夜太美,不管危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期待在快速崛起的“夜间经济”下,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