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城市竞争必然产生梯度差异 收缩城市应制定差异化战略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7-17 00:18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 欢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7月15日~17日,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就是“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论坛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专家参与。

    “在过去我认为政府不要参与市场,但现在我认为政府应当更好地参与到整个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并且与市场作用有机结合。”7月16日,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Paul M.Romer)在论坛上表示,城市发展不仅要有市场经济和政府参与的结合,还要有良好的竞争和商业模型。

    在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动能转换期,以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出口为主的三大旧动能相继出现了减速,新动能的首选项应是大都市圈的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善于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比如网络支付、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生事物的迅速推广,都是中国特色的经验。

    7月16日,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行,现场人头攒动,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专家中,一位满头银发的学者成为大家争相交换名片的对象。

    他就是保罗·罗默(Paul Romer),纽约大学教授、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受内生而非外生因素的驱动;对人力资本、创新和知识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早前,罗默曾就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议,应以城市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如果一个行业中只有几家公司,该行业难以具有创新精神;但若行业中有100家公司且彼此竞争,就会有一些公司脱颖而出,取得巨大的进展。城市亦是如此。”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罗默进一步指出,一个城市能有多大,会有多强的吸引力,这是有一定限度的,但“我们并不真正明确这个极限在哪里”。

    因此对于类似于成都、武汉等正不断“生长”的城市,应继续扩大发展空间,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吸引更多的人,“城市越大,经济产出就越多”;而对于另外一些“不具有吸引力,正在萎缩的城市”来说,则应积极学习经验,并制定自己的差异化战略。

    城市竞争:有的“增长”有的“萎缩”是自然过程

    近年来,从吸引企业到争夺人才,中国城市间的竞争态势不言自明。在激烈竞争中,不少大城市陆续迈入万亿级GDP和千万级人口城市行列——这和罗默的理论不谋而合。

    在罗默的眼里,竞争使一些城市“增长”,而另一些“萎缩”,是自然过程且无妨。这一方面是对“那些最成功、最具创新力城市的奖励”;另一方面,“这也能给其他城市,带来压力和效仿成功城市的动力”。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了史上罕见的国家经济增速。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仍然可以期待。”在罗默看来,这源于中国仍处于城镇化的进程中,“成功的城镇化,将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而在城镇化过程中,罗默特别强调政府不可缺位:“过去我们过度关注市场的重要性,忽视了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他指出政府一方面会提供一些计划,发挥先行作用;同时,政府也可根据新的形势变化而采取措施,在市场竞争不够高效时,改变规则以鼓励大众所渴望的变化及合作,并让城市中的居民从中获益。

    他认为,城市间的良性竞争,“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好处”。

    而实现这种竞争方式之一,罗默认为是要鼓励城市吸引更多的人,“这对城市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城市越大,它的经济产出就越多,城市也就变得越有价值”。

    “如果你考虑城市间的竞争市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城市间竞争最激烈的国家。”在罗默眼中,中国人口众多,有很多城市,“通过良性竞争,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实现城镇化的榜样。”

    城市梯度:在竞争中必然产生差异应正视挑战

    在罗默看来,大多数国家的城市化率,最终将达到或超过90%。之所以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推进城市化,他认为,原因之一是“生产一国所需的全部粮食,实际上所需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只是个位数。”因此,大多数人将在城市中赚取收入,同时享受消费。

    中国离最终的城镇化水平尚有距离,要进一步发展,罗默认为这就离不开鼓励城市通过竞争来吸引更多的人。但竞争,必然会产生城市梯度的差异化。

    “如果每个城市都想吸引更多的市民,人们选择会不断增多。”他指出,例如北上广深,就可能因没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人,导致人们自然选择去其他能够提供就业和教育机会,又兼有更低住房成本的城市。

    由此,罗默指出,城市之间的竞争,会自然使得“大部分人口增长,不再出现在北上深等城市,而很可能出现在其他排名靠前的城市中”。这正是近年许多新一线城市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他也坦言,因为竞争,一些城市在“生长”,一些即使有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却也会不可避免地萎缩,“因为它们不再具有吸引力”。

    因此,罗默认为,“应对这种梯度差异的最好方式,是正视并明确适合自身的差异化战略”。

    实际上,各个城市的挑战还有许多。罗默认为,应对挑战,要做好提前规划,防止城市无序扩张。他表示,城市化背景下许多都并非长期的挑战,反而迫在眉睫。“因为在城市化中,接下来几十年所做出的决定,将会塑造整个城市的形态,并将深刻影响很多代人。”

    他认为,例如成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为城镇化预留公共空间。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在建里程名列前茅,正是有意识预防和解决这些挑战的案例。

    在罗默看来,这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表现,能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并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进入城市的机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保监会规范供应链金融:严防虚假交易、虚构融资

    下一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发掘经济新动能“首选项”是加快大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