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将今日迎来它们在A股的最后时刻。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支退市股曾经创造了A股多宗“最”,堪称比惨大会。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郑直
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将今日迎来它们在A股的最后时刻。
根据安排,今天是它们完成退市整理期最后一个交易日。从早盘盘面来看,众和退还有资金抄底,股价甚至一度接近涨停。退市海润和华泽退却几乎无人问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支退市股曾经创造了A股多宗“最”,堪称比惨大会。
400元买单能上龙虎榜,众和退曾经创下的“人气纪录”令人咂舌;
退市海润股价一度跌到0.12元,成为A股史上股价最低的股票;
华泽退更是喜提“A股最穷上市公司”称号,因为交不起网管费用,其公司官网域名被转让,让投资者无法登陆官网查看资讯。
一只早已被判“死刑”的股票,进入最后一天可交易时段,你会入场买吗?
事实证明,即使你不会买,终究还是有胆儿肥的赌徒冲进场“接盘”。
对于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这三位同学,今日(7月8日)注定是此生难忘的一天。还剩两个小时,它们就结束在A股的“学期”,“退学”说拜拜。
7月8日是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的最后交易日。早盘开出后,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还有点“小亢奋”。众和退开盘后有一波拉升,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达到9.23%;华泽退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达到5%。
仅今天上午的交易时间,众和退的成交金额就超过了千万元。
其实在今年5月,这三家公司当时已经迎来退市倒计时。5月28日上午早盘交易开始后半个小时,众和退才迎来第一笔成交,然后直接被打至跌停板。有股民开玩笑称,要用工地打工的260块钱将股票打到跌停。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过从6月20日开始,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的交易就逐渐火热起来,交易金额超过百万元,“抄底”退市股的资金开始进场。
买退市股是“有钱人”的游戏。沪深交易所均对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要求买入退市股票的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
有人小打小闹,有人真在抄底。
买卖退市股的主要还是营业部游资,但多数都是一日游,头天买入,次日卖出。
只有众和退有些不一样。兴业证券甘肃分公司在7月2日、7月4日、7月5日均为买一,分别买入138.65万元、178.12万元、763.25万元,合计买入1080万元。按照众和退不到1元/股的股价,兴业证券甘肃分公司买入了超过1000万股。7月5日,众和退股价直接涨停。
众和退今年一季报显示,持有1000万股已经可以进入前五大股东。
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它们股价均已跌破1元/股,市值均低于10亿元。其中华泽退的市值仅有2亿元出头。这一数值甚至不如“欺诈退市第一股”欣泰电气,欣泰电气退市时的市值为2.53亿元。
即便如此,这些股票以前也有风光的时候,以前也是很多股民、券商分析师的“小甜甜”。2016年,钴、镍二元素被带进新能源炒作,寒锐钴业、华友钴业股价均被疯炒。华泽退作为“钴奶奶”团队的一员,和这些热点发生很多“暧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华泽退原名华泽钴镍,是名字又带钴又带镍的“稀缺品种”,自然有很多想象空间。
众和退属于典型的“开局一口矿,故事全靠编”。作为传统纺织行业,众和退过去的炒作是因为一口未完全开采的锂矿。"亚洲锂王”、“锂电航母”,股吧、研报当年是这样称呼众和退。巅峰时刻,众和退股价超过30元/股,市值超过百亿元。
众和退如今市值3.88亿元,股价0.61元/股,股价惨剧背后又绞灭多少中小股东的财富。
这三支退市股也创造了A股多宗“最”,简直是一出比惨大会。
想上龙虎榜吗?几百块那种:
5月28日,众和退、华泽退、退市海润被宣判退市之初,交易量少,甚至几百块就能上龙虎榜。众和退5月27日龙虎榜的单个买方席位,均买入400元,长江证券南宁双拥路席位卖出了1400元。有股民当时开玩笑称:“大家不要买,收盘我买一手,让我第一次上龙虎榜。”
A股最穷上市公司:
华泽退是目前A股最穷的公司之一,公司净资产已为负。华泽退太“穷”了,给不起审计机构费用、官网域名被转让、主办券商费用支付能力成谜。
今日早间,华泽退收到了在A股的最后一份监管函。华泽退已经出不起审计机构费用。最惨的是,华泽退官网的域名正在被转让出售,穷得连官网都没有。A股摘牌,华泽退进入股转系统,但极有可能给不起主办券商的服务费。华泽退近日召开董事会,审议聘任中信证券为公司股票退市后的服务机构的议案,董事长刘腾明确投了弃权票,弃权理由是:费用合计280万元,公司无钱支付,如果明知无钱支付而签订类似协议貌似有违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A股股价最低纪录:
退市海润6月21日的股价一度仅有0.12元,刷新A股股价最低记录。退市海润走到今天也有自己“作”的因素。以前把高送转玩得飞起,退市海润在2015年“10转20股”,之后股价跌破1元面值。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