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云端”是指存储设备对数据的反应速度,延迟时间则是这一速度的量化指标。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文多
“成都·选择不凡—华为云城市峰会2019”现场,华为云CTO张宇昕正在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5G解决了广域网时延瓶颈,从以前的几十ms到1ms,那么云数据中心内的数据处理时延就成为了“最后一公里”,如何解决?7月2日,“成都·选择不凡—华为云城市峰会2019”在成都举行。会上,华为云CTO张宇昕强调,华为云采用Flash介质,并从引擎、架构、芯片、算法到AI的全方面创新,华为云打造出全新数据智能底座,引领云上存储走向微秒时代。
今年6月初,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进一步解决了数据传输的速率问题,峰值理论传输速度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在28GHZ波段下可达到10G/秒。
5G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改变现有的互联网生态,但现有的数据存储技术是否能与之匹配?这个问题就发生在数据从广域网进入存储设备介质的过程中,业内形象地称之为“最后一公里”。
“过去用户通过广域网进入我们的数据中心时……数据时延是在秒、百毫秒。”张宇昕表示,随着5G时代来临,人们期盼数据时延能进入微秒级别。为实现这一目的,张宇昕找到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介质变革。过去传输数据的介质为机械硬盘,机械硬盘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技术相当成熟,但时延还是有4ms,很难满足实时传输。现在华为云用的Flash介质,则有望进一步缩短时延,“甚至缩短至我们所期望的微秒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为云采用的芯片同样受到关注,这款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芯片,被介绍为可大幅提高网络带宽和内存带宽。
“芯片只是一方面,还要结合我们的算法、AI等提升,这是一个整体。”华为方面的现场技术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整体搭建的全新智能数据底座,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实时数据的读写访问、智能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自主研发的芯片,加上FLASH存储引擎以及全栈全场景应用。这位技术人员形容到,华为云要做的事情就好比是在做数据的高速公路,至于是用大巴跑还是轿车跑,这是客户的选择,“但我们要把路修好,把它的基础能力搭建得很好。”
这好比在10年前的3G时代,没人想到抖音会火。但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应用为什么会火?这当然是4G技术的成熟,提高了传播的速度。
当然,用户提问最多、更关心的还是在具体应用领域,比如医疗、智慧城市、教育等方面。来到峰会现场的万江科技、西牛智泊等企业,就提出了自身的问题。
“有太多监测视频,数据量会很庞大。”万江科技有关人士介绍,他们公司主要做水利监测等,需要视频能即时传输植物、生物的动态信息。过去因为数据传输存放等方面的问题,往往导致水质监测视频的清晰度不足,遑论实时传输了。5G解决了数据传输效率,视频清晰度自然更高,但对云服务器容量的需求也就随之更大,万江科技这类企业需要更优化的数据服务器。
同理,在更广泛的终端消费者应用层面,5G时代也将催生“云手机”、“Cloud VR”、“云游戏”等技术应用。数据低时延和储存空间也就成为重要的配套之一。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