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小弟”接连抱紧南京 合肥:我不要面子的啊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28 20:19

    对于身处“夹缝”中的城市而言,拥抱南京还是回归合肥,是一道需要取舍的选择题。而对南京和合肥而言,要论胜负还为时尚早。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进入都市圈时代,“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是大势所趋。一边是大城市加速“跑马圈地”,另一边则是小城市跃跃欲试,担心错过这班发展快车。

    6月27日,《马鞍山日报》刊发《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的决定》。其中透露,将会同南京都市圈其他城市加快修编《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

    身处合肥、南京两个都市圈的马鞍山,再度举起“融入南京、对接南京、服务南京”的大旗。而同处苏皖交界地带,尚未被纳入二者范围内的蚌埠,则显得更为“心急”。

    5月,蚌埠出台《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争取成功加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发展协调会、G60科创走廊”。紧接着,不久前,蚌埠市发改委负责人一行赴南京发改委,对接蚌埠市整体加入南京都市圈有关事项。

    两座城市接连向南京靠拢,令许多网友调侃:“考虑过合肥感受吗?~”

    网友评论:

    @烧饼夹里脊:找省会大哥谋生路怎么了

    @少年Win94:没毛病老铁,上一个相信合肥的城市,巢湖已经在地图上找不到了

    @团团是只加菲猫:说真的,我在南京遇到安徽人的几率比遇到江苏人的几率大得多,一问全是滁州马鞍山蚌埠的

    @黒皮蛋_Aries:挺好的,靠合肥不如靠南京

    @何乌一:合肥:给我点面子好不好

    对于身处“夹缝”中的城市而言,拥抱南京还是回归合肥,是一道需要取舍的选择题。而对南京和合肥而言,要论胜负还为时尚早。

    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向南京靠拢

    1667年,一条省界线将安徽从江南省划出。此后,跨出省界还是留守省内,一直是安徽城市的“心结”。

    事实上,在合肥被定为安徽省会前,很长时间里,南京一直是安徽这片区域的实质省会。且不论曾经的江南省省府,即便安徽建省合肥上位之后,南京仍然与它们保持紧密联系。

    从历史中走来,南京与合肥在安徽城市中的影响力比拼延续至今。到2001年,南京提出“都市圈”概念,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市的归属问题一度掀起不小纷争。从此,这成为两市竞争的新“阵地”。

    在与南京深度对接同时,这些夹在南京与合肥之间的城市,与合肥的“亲密度”仍显不足。

    由于安徽南北向跨越多个地理区域,区域划分十分明显:有以淮河文化为代表的皖北区域,以长江皖江文化为代表的皖中区域,还有以新安江文化为代表的皖南徽州区域。南京的存在,让安徽省内分化更加明显。

    一位池州朋友告诉城叔,由于同属长江流域所在城市,尽管池州并不紧邻南京,但比起合肥,她仍然对南京更有认同感。

    同样,在马鞍山工作的洪望(化名)对两城的关系也感觉格外明显。洪望说,与合肥相比,马鞍山与南京之间的交通联系更为紧密。甚至,马鞍山市区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距离比南京市区还要近。

    “马鞍山到南京很方便,坐高铁17分钟就到了,去合肥还得从南京转车。”她说:“周末想去南京吃点好吃的,基本上是说走就走、当天来回,而尽管合肥是省会,我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几次。”

    交通构成芜滁马三市“亲南京、远合肥”的一个侧面。统计显示,从南京到马鞍山、滁州的高铁最短运行时间均在20分钟以内,南京到芜湖也仅需半个多小时,新建的城际轨道还将把南京到滁州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去年,马鞍山、芜湖等市甚至提出,将推动与南京地铁对接,让家住安徽的“跨省上班族”更加便利。

    2016年,合肥都市圈姗姗来迟。有人认为,这意味着芜滁马回归合肥都市圈。即便如此,三市与南京都市圈的融合仍在深化。

    去年,马鞍山与南京建立合作工作机制。比如,在规划层面,为更好与南京合作,马鞍山推动毗邻地区的规划修编,调整市域空间格局和用地布局;此外,组织编制《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亦对照南京国省干线规划进行。

    合肥有机会吗?

    城市格局是用脚投票的结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都市圈,不久前,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专题报告指出,由于南京都市圈内存在东强西弱特征,最大受益者一直是安徽三市。

    一个例子是,与几座城市发达的制造业相匹配,南京拥有大量科教创新资源。通过总部-生产基地等模式,滁州高教科创城、马鞍山宁丹产业园等实现发展。

    事实上,马鞍山本地也发出过类似声音。马鞍山市委党校副教授沈洁分析称,南京产业呈现快速“退二进三”趋向,产业和资源正在向外转移,从产业发展规律、企业战略布局上考量,辐射到马鞍山是大势所趋,“产业是宁马协同的关键所在”。

    而若比较安徽省内城市经济规模,芜湖、滁州、马鞍山三市均位列前五名。

    2018年安徽各市GDP及人口数据(根据各市统计公报整理) 制图:城市进化论

    位于省际交界地带,往往意味着远离经济核心区,城市不得不选择“自力更生”。然而苏皖边界正好与此相反——依赖南京区域辐射能力,聚集起大量经济相对发达城市。

    这些城市作为安徽省内“优等生”,合肥自然不想放弃与其合作机会。而对于在省内首位度不足的南京而言,这种合作显得更加急迫——要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南京需要更大的合作空间,三座城市恰为其提供了产业布局和人才合作的土壤。

    目前来看,在经济、科研等领域更具优势的南京,似乎更让这些城市“倾心”。但上升势头十分迅猛的合肥,正给南京带来无形压力。

    从GDP来看,2006年刚刚超过1000亿元的合肥,2018年GDP达7822.91亿元。有人统计,合肥是自2000年以来GDP增量最多的省会。

    在安徽相对薄弱的交通领域,合肥也在加快发力:去年,合肥都市圈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将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合六、合滁宁、合淮、合安、合杭为主轴的城际交通网络,基本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30分钟生活圈”,滁州被纳入该范围之中。

    去年,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让合肥再上一个台阶。有分析认为,面对省内苏锡常等强势城市,南京对内辐射带动有限,寻求省外合作将能够找到一线生机。在此情形下,合肥的发展很可能重塑长三角城市竞争格局。

    不过,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官员此前在与城叔交流时,曾谈到另一种思路——一座城市同时属于两个都市圈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合作,同一个城市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选择不同都市圈。“你可以与A城合作产业,与B城合作生活服务,怎么合适怎么做,这是‘自然而然’的。”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每经小强快讯: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的修改说明

    下一篇

    精华制药:终止公开发行可转债事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