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万,他们的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的家庭约1亿户。和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相比,能够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发展却相对迟缓。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实习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肖芮冬
“那时候我真的是既心疼又绝望,心疼于年迈的父亲这么被折腾、遭罪,绝望于像他这样失能失智的老人,想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养老帮助为何如此艰难。”
走投无路的吴玥明决定最后一次换家养老院试试。前两次糟糕的经历让她回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亲对养老院的需求:对硬件条件不再做过高要求,但绝不能对失能失智老人有歧视,生活护理能够让自己放心,日常要有一定的兴趣活动可以参与。
调整好目标后,吴玥明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与考察,最终选中了一家位于北京西南六环的养老院。虽然硬件条件不如从前,但经过与负责人关于自己诉求的反复沟通,吴玥明决定把父亲送来。“他们对像我父亲这样的老人和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都一视同仁,而且安排他们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吃饭。北京养老院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这所养老院目前住着50余位老人,其中近九成左右都为失能或失智状态。其创始人刘先生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是他认为“每天让他们和生活能够自理老人们一起吃饭、交流、做活动,会有一个正向激励的作用。当他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正常人,甚至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老人的生命状态反而更容易被激发”。
入住一个多月后,经过一定的营养补充和精心护理,她的父亲竟然从轮椅上重新站起来,甚至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这样的进步大大出乎了吴玥明的意料。
看着父亲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吴玥明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而另一半让她挂念不下的是父亲情感的变化。在她看来,父亲只是得了一种叫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就像我们会感冒发烧一样,他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一样有情感,有情绪”。
父亲在养老院生活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吴玥明在一次次探望中庆幸地发现,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对于失智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陪伴等个性化诉求,护理员也都能及时察觉给予关照,努力营造一个友好化的氛围,这对于父亲病情的延缓非常受用。
吴玥明父亲吃饭时喜欢安静,很怕被打扰,为了适应他的习惯,每次就餐时护理员会把父亲安排在餐厅的角落里,尽可能避免其他干扰。因为失智,面对桌子上的三四个菜,吴父常常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先吃哪个再吃哪个,护理员观察到这一情况后,也给予了他特殊的关照,总是等耐心等他吃完一盘后再放另一盘。
作为水利领域的专家,退休前吴父经常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分析论证会,开会在他的记忆里最为深刻,也最能唤起兴奋。护理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晨会时会让吴父旁听,老人状态好时还让他讲几句做个发言。在这样熟悉的场景中,吴父开始一点点找回自信和价值,状态越来越好,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
与吴玥明父亲同在这家养老院生活的李贵寅,今年已经95岁。78岁那年,她开始学习国画,此后还拿到了国家认证的国画五级证书,20年来的创作让她积累了大量的画作。李贵寅2017年生日的那天,养老院和她的家人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书香雅韵”的个人书画作品展,并请来她当年在老年大学时的领导前来开幕题字,李奶奶激动地表示:“我还要创作。”
“身体的衰老、疾病的恶化不可逆,但心态的积极调整则完全可行。”在刘先生看来,如何让长者从心理上焕发新的生机,恢复到一个与身体更合拍的心理状态上去,是他和老人们需要共同成长的方向。
根据养老院工作人员统计,目前养老院居住的老人中,一半左右拥有大学学历,其中有航天三院的科学家、桃李满天下的大学老师,做了一辈子社区工作的居委会主任……刘先生计划着,未来养老院内部的各种岗位逐步对老人们开放,争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依然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
其实,与吴玥明一道面临这样困境的并非少数。2016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建立我国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提案》指出,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万,他们的养老问题直接影响的家庭约1亿户。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此外,失能失智老人的规模仍在增加。
和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相比,能够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发展则相对迟缓。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就曾明确指出我国“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从事老年健康服务人员数量不足”这一事实。
目前按承办主体分,国内能够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公办、民营两种形式,公办养老机构多由政府投资,收费较低,但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床位非常有限。在经历户籍、年龄、病情等诸多条件筛选后,依然要经历漫长的排队等待,入住难度较大。
2013年左右起,大量地产开发商、保险机构看到了国内老年护理尤其是失能失智护理存在的巨大市场缺口,开始纷纷进入一领域,但出于盈利考虑,这些民营养老机构大多定位于高端服务,大大超出了许多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此外,虽然众多创业者和资本积极涌入,但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尚属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发展中的养老机构依然还存在硬件和软件上的诸多不足,即便像吴玥明这样不惜更高的经济成本,老人在其中的生活也不尽舒适和有尊严。
不过对于吴玥明来说,安顿好父亲之后,操劳了十余年的她终于有了片刻的喘息机会。孙子马上也要上小学了,接下来,吴玥明也想找一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谈及自己的养老规划,吴玥明说她盼望着等自己准备去住养老院时,像父亲现在这样入住的养老院能再多一些,价格再低一些。
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