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交会是一个契机,向来自学界、商界、投资界的全球创新创业代表展现这座“机会之城”的诚意,也检验自身近两年“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的建设成效。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贾运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今日上午9时许,主题为“新经济 新生态 新场景”的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将在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除重磅主旨演讲外,现场还将举行多个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发布“2019福布斯中国创新企业榜单”,举行“柏林初创企业博览会唯一海外场落户成都”等活动。
站在西部大开发20年的新起点上,地处内陆的成都比以往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创交会是一个契机,向来自学界、商界、投资界的全球创新创业代表展现这座“机会之城”的诚意,也检验自身近两年“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的建设成效。
“创交会”已成为成都一张成色十足的城市名片。从初创之日起,成都就给这场创新创业盛会贴上了“国际化、高端化、创新、交易和展示体验”的标签。
6月10日~12日,成都再次进入创交会时间。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廖成珍介绍,在前四届创交会的基础上,本届创交会以“新经济 新生态 新场景”为主题,开展“一展览、一交易”核心活动和“一峰会、一赛事、三论坛”主体活动,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在成都汇聚、融合和对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永不谢幕”的新经济展示和交易平台。
不仅要聚焦新经济,更要细化到场景,通过1个序馆+11个主题展馆的方式,展示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策略。这既是今年创交会的突出亮点,也是外界颇为好奇之处——为什么要将展览定位为“应用场景展”?
“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觉得场景特别重要。”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它是新技术和新模式落地的一种重要载体,同时它也是新经济生态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这一认识,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应用市场,给新技术、新模式、新形态提供能够落地的应用入口和市场机会。
此前,一位长期研究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全国都在做新经济这个课题,但成都提出“给场景”,就是在“给市场”,“真的很厉害”。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11月成都首次明确构建“7大应用场景”时,创交会就被列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品牌载体,要“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国际性站位、创新资源开放、创新成果实时交易的‘O2O’平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在蓉汇聚流通、转移转化。”
脱离了应用场景,任何技术和优势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脱离了肥沃土壤,再好的苗子也很难结出新经济果实。
自2017年11月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以来,成都一直以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为目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其中,作为全国首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新经济委的成立进一步加快了成都经济治理方式由“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新增人口74万人,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应该说,经过近两年的培育,成都“新经济”已逐渐成为成都极具标识感的符号。
回头来看,这座紧跟北上广深的明星城市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发展新经济?一个明显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规模”和“层级”双重压力。
记者注意到,在全国大城市体系中,成都仅以GDP总量的微弱优势领跑1万亿~1.7万亿元这个“第二梯队”,急需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在区域内中,四川各市州与成都虽有总量上的差距,但产业结构颇为相似,成都必须提档升级。
本次创交会将是成都检验新经济建设成效的契机——
随着一个个项目相继登台,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应用空间和广阔商机已率先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昨日一口气推介了逾20项农村产权招商项目,其中保利绿源花世界农商文旅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规模达到150亿元,为此次路演中规模最大的产权招商项目;
面对来自22个国家、26个友好城市的市长,来自中国西部的成都将如何参与全球化城市发展进程?“天府之国”又将如何呈现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路?答案将在今日下午举行的“国际友城市长论坛”上揭晓。
继今年3月发布首份“城市机会清单”后,成都将在本次创交会期间发布第二批“清单”,进一步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政策服务与企业创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对接,满足大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公共效应最大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都的希望是,以活动促交流,以展览促交易,以场景促落地,以开放促发展,在要素汇聚中不断释放新机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