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70年的历史,我们从经济封锁中一步步走来,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向西开放、向周边国家开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还没有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主要是打破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贸体量和规模迎来“多级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7年,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提高到27.8万亿元,增长782倍,年均增速达18.6%。
而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30万亿,达到30.5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7%。这意味着,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贸易规模40年以来提升了约859倍。
霍建国表示,外贸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一个有代表性的领域,经常提到的外向型经济和开放格局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外贸易。“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和消费的升级,也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于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随着货物贸易额稳步增加,位次也在逐步提高。2009年起,我国连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2013年起,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则迎来了经济腾飞、外贸体量迅速扩大的新时期。
而现在,中国更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跟随者变成了贡献者。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到2017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贸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由小变大的跨越,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得以显著提升。
从改革开放之初实行“三来一补”发展加工贸易,到后来开放一般制造业、减少服务业外资限制,外商投资领域更加广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拓展。
霍建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谓“三来一补”,就是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它是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但随着我国对外资准入的不断放宽、合作模式的多样化,中国企业不再单纯向外资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而是寻求技术上的合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6%增长到1998年的53.4%。此后,随着货物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加工贸易占比开始缓慢下降。加工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34.8%下降至2017年的29%,一般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6.3%。
霍建国表示,“三来一补”是中国本土企业尝试与外资进行合作的初级形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三来一补”已经成为历史。
贸易结构的优化不仅仅聚焦在量,还聚焦在质。尽管一些不确定因素为我国外贸发展笼罩一层阴影,但我国外贸在今年一季度亮出的成绩单足以说明外贸稳中提质的步伐在加快。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7005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3.0个百分点。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2019年一季度进出口呈现稳中提质态势,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国内区域布局更趋均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5.6%,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至17.6%。
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呈现放缓趋势的大环境下,缘何中国外贸能保持“稳中提质”?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表示,国内经济“稳”是外贸“稳”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需求、市场预期等多项指标向好。此外,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效应的释放,为对外贸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经济全球化跟随者变为贡献者
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则是国际市场布局的不断优化。中国已从经济全球化的跟随者、参与者向贡献者转变。
1978年到2017年,我国的贸易伙伴已由40多个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东盟、日本等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我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起,东盟超越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出口市场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7%提高到2017年的12.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9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多个“中国方案”。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逐步增强,中国在自身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方式继续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全球经济一体化恰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原生动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