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经济观察报 2019-06-03 19:20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下称《报告》),首次对全国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客观量化摸底。

    该报告指出,在此次调查的所有生态环境行为中,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最为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最大。其中,超九成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但仅三成认为自身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

    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要求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46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铜陵,福州、厦门,南昌、宜春,郑州,济南、泰安、青岛,武汉、宜昌、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广元、德阳,贵阳,昆明,拉萨、日喀则,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上述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其中,上海、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5月2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并逐步实现全覆盖。

    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表示,到2019年底,北京市将在总计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0%以上。北京将在全市50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今年北京要实现全市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全市16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5%的治理任务。

    不过,目前,“垃圾分类”尚未成为居民的普遍行动和生活习惯,居民生态环境行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设环保委员会主任委员郝志兰介绍,调查显示,居民对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是居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两成,居民对“垃圾分类”还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阶段。

    《报告》显示,之所以出现“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现象,除居民个人层面因素(生态环境知识、意识、习惯、生活方式等)外,主要与垃圾处理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健全有关。影响和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

    6月3日,根据中央层面的最新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与此同时,中央要求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封面及内文图均自摄图网)

    上一篇

    控股股东拟减持3%股份 力帆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股价跌停

    下一篇

    北京发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