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美食经济折射城市活力 |述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17 11:5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成都,美食被赋予了更多的创新、社交、文化属性,乃至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功能。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想要管窥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与文化繁荣,“食”是切入点之一。

    如果还停留在“够不够吃”的阶段,那地方必定是缺乏经济基础的。以天下土地之所产,养活天下芸芸之众生,是最基础的愿望。物资短缺,才会将“民以食为天”奉为圭皋。

    开始思考“好不好吃”“还有什么东西好吃”的问题,一定是衣食无忧、风调雨顺的消费社会才有的苦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样的地方,美食被赋予了更多的创新、社交、文化属性,乃至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功能。

    作为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一部分,5月15日亚洲美食节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同时拉开帷幕,这四个城市都属于后者。“食”升格为“美食”,支撑了地方的经济攀升,承载了地方的精神面貌。

    能吃、会吃,是经济活力的体现。

    在成都,餐馆数量达到1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0000人次,其中,火锅店超过3.2万家,川菜店超过2万家。数据充分说明了成都餐饮市场的发达。

    支撑成都餐饮业的是可观的餐饮消费。1600万成都人,2018年在吃上花掉900亿元,同比增长13.7%,比2017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他们吃了些啥?一天消耗13万斤小龙虾,一年吃掉2亿颗兔头……美食,是天府文化的体现,“国际美食之都”成为成都打造“三城三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吃的城市,经济活力也是不逊色的。2018年,成都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元,GDP增长8%,刷新了记录。与此同时,作为反应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位置及融入度的榜单,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中,成都连跨两级升至Beta+,保持了在新一线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数量是基础,持续才是动力。不管是菜品、烹饪上的创新,还是商业模式、餐饮环境方面的创新,吃出创意、吃得有新意,是推动当代都市人餐饮消费的不竭动力,更不断助推着消费升级。

    美食与夜晚的邂逅,让夜间经济走得更远;美食与网络的碰撞,重塑了一套“网红美食”的经济套路。可以说,能够推陈出新、消费升级的餐饮市场,一定程度上与城市经济能级、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是成正比的。

    吃变、吃新,是开放交流的成果。

    成都本土,可以轻松寻到川菜的古老技艺。成都人家必备两个赭色的老旧瓦坛,内中各有乾坤——坛沿用水封着,内盛泡在透明液体中的各色瓜菜的,是泡菜;坛沿用油封着的,里面猩红色油旺旺的,是豆瓣酱。老旧瓦坛里的味道,是川菜的灵魂、川人的底色。

    但如今,川菜的精髓被“辣”盖过了风头。祖籍南美的辣椒,融入川菜之后,重新征服全球的味蕾,“辣”的痛觉与川菜几乎划上了等号。

    川菜的演变,是世界文化交融的印证。美食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没有一道食物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个味觉是固守不变的。

    地方风味,既是历久弥深的岁月之味,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载体。因为一种风味,对一个地方有了初步的好感;因为旅行中的一道佳肴,对一座城市念念不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小至个人,大至国家,以美食为媒,跨文明的交流变得美好而流畅。

    广袤的亚洲大陆用甘甜的河水浇灌出不同的文明形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在这片大陆孕育而生,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目前,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亚洲美食节上,透过美食,不同亚洲文明的底蕴和内涵重新交织,这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瑰宝,正在铺就“文化相通”的中坚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德国官员重申5G建设不会排除华为

    下一篇

    风险资产下挫!比特币崩跌,港股、A50等全线走低!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